返回第74章 整顿(第1/3页)  水浒攻心计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杨大哥”潘伊怜调匀了呼吸,迎了上去,朝着马上的杨志微微颌首,笑道:“哥哥的身体还未痊愈,为何不多作休息,反而……”

    扭头探看了车里的树干,粗细均匀,看上去应是已剥了皮的松木。

    虽说已经去掉了树冠,但仍是稀落地挂着些枝桠,上面零散着的针状叶子,竟是十分新鲜,上面还带着白雾。

    微微惊奇,“这……是刚刚砍伐出来的?”

    杨志低低地轻笑了一声,“嗯,你们初来乍到,竟然连适宜居住的房屋都不曾修建好,让你们跟着吃苦,却是惭愧!”

    话毕,滚鞍下马,冲着身后的喽啰打个手势,让他们卸车。

    这是自打见到杨志,自他口中说出的第一句话。

    声音略微粗犷,带着些许武将的豪迈,又带着些文人的拘谨。

    虽然前些时日受了些外伤,脸上的血痕还隐隐可见,但腰杆仍是挺得笔直,动作一板一眼,浑身散发的气质与身后的喽啰截然不同,很有些铁血的味道。

    那是属于军队里的味道。

    听他的意思,这些用来修葺房屋的木材竟是天未亮便去后山林子处运出来的。

    拖着一身的伤痛,冷冽的严寒之下起了个大早干活,真是难为他了!

    对于日后的休息场所,潘伊怜选择了一处离着紧贴着崖壁的宅院。

    这个宅子的格局应该属于一进院。

    最中央,是一个不算小的庭院,地面开阔,平整。靠近一面墙壁则有一个水井。

    靠近山壁的则是两间耳房,一间正房,大门朝南向,后面则是一溜的后罩房。

    东西两侧墙面处各有两间厢房,厢房两侧各有一个储物间。

    需要修葺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但总算还有个大致框架,也不会花费太多的功夫。

    这几辆运载着木材的车子仅仅只是一批次,过了不久,陆陆续续又运来了几车石料,泥沙等建筑材料。

    上次由于一时疏忽,叫那些工匠在屋内墙壁上简易修了个壁炉,却是差点酿成了大祸。

    这次吸取了教训,让他们在正屋一侧墙壁外修了个壁炉,口小肚大。

    烧炭的出口处则是放在了外面,炉内又与里屋相通的地方修了一个石砖和泥土混合在一起的土炕。

    这样便一次性解决了避免中毒和冬日屋内取暖两大问题。

    待弄好这套宅院,喽啰们又带着剩余的材料去了左边离着最近的一套宅院。那是鲁智深住的地方。

    而张青和孙二娘则是选择了住在右侧边上的一套宅院。

    这个格局令她十分喜闻乐见。

    两侧都是自己人,夜里的人身安全肯定是有了保障!

    将该注意的地方嘱托完毕后,潘伊怜便与杨志告别,找了个喽啰在前面带路,去找孙二娘一同察看一下山寨的钱粮库存。

    看看到底二龙山山寨中目前有多少存余。

    有道是:“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脚踏实地,喜气洋洋!

    ……个鬼啊!

    这二龙山山寨不仅是表面一派破烂,而里子更是捉襟见肘的窘迫。

    负责清点的小喽啰毕恭毕敬地应道:

    “库存货物清点完毕,仅存的米粮,算上喂马的米糠,仅仅只剩下一百石。而金银等黄白之物,总共也只有白银二百两,铜钱三百贯。若是将其余的首饰、绸缎等稍微值钱的按市价折算成银钱都加到一起,也仅仅总共才有八百贯。”

    ……

    先不说钱的问题。

    北宋的一石,大概是六十公斤。

    而每人每日最少也需要进食大概半斤左右的米粮,一斤左右的果蔬。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