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九十七章 双管齐下(第1/2页)  天启帝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九十七章

    京报馆做为朝廷的口舌,皇帝的笔杆子,自然第一时间将固原镇平叛大捷的消息传得天下皆知。京报馆十分露骨的赞美这场胜利,完全是仰仗于皇帝的英明神武。因为预计到这篇社论空前的影响力,温体仁还亲自动笔,书写了这篇社论。首先,温体仁盛赞了新军的军容之盛,战斗力之强,之后,他又对孙承宗这个主帅说了许多溢美之词,另外,温体仁还提到年幼的五殿下朱由检也随军出征,建立了汗马功劳云云。所有的这些,大概占据了整篇社论篇幅的两成,剩余的八成温体仁毫不吝啬的都用来跪舔皇帝的庙算。

    “若无战前圣上庙算,定下上中下三策的平叛方略,固原乱兵又岂能被一蹴而就剿灭掉?仰赖圣上武德,王师得以迅速扑灭乱兵之祸。此圣上登基之后,在校场上的小试牛刀而已。辽东建奴叛军虽势炽固原乱兵,但仰赖圣上睿断,想来破敌也不过朝夕而已......”

    这些大白话自然是写下来糊弄老百姓的,对于读书人而言,他们是不屑于读这些东西的。古代的知识分子都是特权阶级,张口便是之乎者也,动辄便是经史子集,孔孟之道。文绉绉而又自命不凡。所以除了温体仁这篇社论之外,京报馆还出了一份专供读书人阅读的文言文版的社论。而撰写这篇社论的人,则是京报馆的二把手钱谦益。

    钱谦益是名满天下的大才子,用字措辞都很文雅,他满腹经纶,下笔有神,洋洋洒洒的写下一千多字的社论。不过其中的意思却与温体仁的大相径庭。

    温体仁早已经为了高官厚禄,便成了御用文人,他的社论之中,满是对朝廷,对皇上的溢美之词,而钱谦益虽然也不免用了诸如“徐徐如林、不动如山、侵略如火”之类的词句来赞美王师的骁勇善战,但是对于皇帝的“英明神武”,他却是惜字如金。另外,在社论的末尾,钱谦益还不无忧虑的指出,战场上的斗争暂时告一段落,可战场下的斗争才刚刚开始。

    这种意味深长的留白,令历来爱琢磨心思的官僚们大为上心,便买来报纸,三五成群的相邀于茶楼酒肆之中,引经据典,畅谈国事,争论着钱谦益最后那句留白的真意。

    中国人大概是最擅长玩弄文字游戏的了,很快,今日皇帝召见阁臣,并与阁臣们不欢而散的消息便传的沸沸扬扬。

    顺天府麻绳胡同,庄敬祖的茶楼。

    庄敬祖正在台上卖力地说着:“固原镇的乱兵贼子虽然已经伏诛,可是这场祸事却远远没有结束。”

    “这帮乱兵贼子吃着朝廷的兵饷,好端端的,为什么要造反呢?”庄敬祖抛出一个疑问后,便端起茶碗,轻轻的抿了一口。

    台下的听客们纷纷叫嚷道:“是啊,他们为什么要造反?难道不就怕掉脑袋吗?”

    庄敬祖忙道:“诸位看官稍安勿躁,且听某细细道来。话说叶向高叶阁老向皇上进言说,国朝九边边事糜烂,将校贪墨,欺压士卒,侵吞田亩,闹得边军士气低落,毫无战斗力。皇上闻言,自是大怒,便拜托叶向高叶阁老着手整顿九边军务。叶阁老乃是三朝元老,无论资历、能力还是名望都是举世无双,他老人家自是制订了一套天衣无缝的整顿九边的计谋,巡视诸边,惩处贪将,均分军田,重整戍边军户,拔擢忠勇志士,打击心术不正的宵小之辈等等等等。按理说,叶阁老这套计谋可谓是老成持重,天衣无缝。可奈何具体着手办理这些事务的诸边官员以及从京城下派的御史们为了邀功,为了抢功,他们争先恐后的对九边的将领威逼利诱,迫使他们就藩,交代自己的罪责。一时间闹得九边边军诸将风声鹤唳,人人自危。话说叛将张飞豹也是被这帮人握住了把柄,恐惧之下,才一不做二不休,反了朝廷,落草为寇。”

    台下的看客们忙问道:“如此说来,是那忙御史以及诸边的主政官员们将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