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51章 大胆改革(第2/3页)  南洋崛起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你们如何?”

    徐茂欣然接受了这个决定:“没问题,镇守特别行政区也没别的事情,顺便就将长江口和吴淞口兼顾了,你将炮艇和上面的人员留下,吴淞口炮台的人员全部撤出来,我重新修建一下,架设一个雷达站,在部署一个岸基导弹营,方圆240华里以内,绝对没有任何一艘军舰能突破防线。”

    长江口也就是近海防御,这次带来的红箭级导弹艇就是干这个事情的,出发的时候就考虑到这方面的需求,曾国荃提出来的事情真是兰芳国防军想要的,所以双方就一拍即合。

    海防交出去,曾国荃没有一丝压力,也不存在羞愧感,既然合作嘛,兰芳也够坦诚,何必要防备这防备那呢?自从和左秉隆有过深入交谈之后,他就非常清楚,大清海军到目前为止,所有的军舰加在一起的实力都无法和兰芳海军抗衡,既然兰芳控制了马六甲,确信能阻挡得了一切从印度洋而来的军舰,何不对兰芳充满信心呢,自己还能剩下吴淞口部队的军费。

    不过,曾国荃毕竟是军事强人,他不可能放弃手中的武力,他又提出军事方面的合作。

    “徐总统,我们的军队非常落后,即便装备了你们提供的85式,我们军队的战斗力依旧很弱。为了稳定两江地区的稳定,我需要一支精锐部队,贵国是否能帮我们重新训练出一支?”曾国荃忐忑的看着徐茂。

    兵者,国之利器,兵锋所指,所向披靡,谁会亲手为别人打造一支强军,一支不受自己控制的强军,没有人能保证永远是友军的。曾国荃清楚,徐茂也不是笨蛋,曾国荃相信徐茂懂,所以,他很忐忑,生怕徐茂不会答应。

    “没问题,你们的练兵之法确实很落后。曾总督,你看这样行不行?划一个地方,我们帮你们

    修建一个团级规模的军事训练基地,并以此作为两江地区的军事学院,不仅帮你们练兵,还帮你们培养一批军事指挥员。不过,费用得你两江总督府来承担,这比开支可不小。”徐茂回答。

    曾国荃问:“团级规模有多大?”

    “三千来人吧。你通过募兵的形式招兵,招收的兵源年龄最好是控制在二十岁以下,这个年龄段接受能力强,可塑性也强,新兵如果有一定的文化就更好。”

    曾国荃琢磨了一会,他说:“可以,不过征兵的时候,还需要你们派人来帮助我把关,至于训练基地的话,初步选择在崇明岛,我安排崇明县知县吴成周陪同你们去查看,如果合适的话,你们需要多大地方,我们就划出多大地方。”

    就是曾国荃这么一琢磨,一个炎黄历史上影响甚远的新型军事政治学校就此诞生,其名气比后世的黄埔军校在炎黄的影响还大,甚至超越西点军校。

    这座军校最初只是一个新军训练基地,曾国荃一年之后上岛视察,亲眼目睹了这支新军的脱胎换骨,与大清帝国的其他军队相比,可谓是一支虎狼之师,这让他看到了希望,再次加大投入,并亲自前往棉兰,面见袁木,请兰芳将这个基地扩张成为一座军官学校,这个基地再次被命名为“大清帝国陆军军官学校”。

    清王朝的最后覆灭就是这个军校的优秀学员组成的革命队伍,这支声称为“炎黄革命军”的军队,势如破竹,从两江地区开始,西征北伐,只用了仅仅两年时间,就占据了大清帝国除西藏、新疆以外的所有地盘。

    更为难能可贵的是,这支军队没有演变成军阀部队,而是一支人民军队,一支政党军队,避免了炎黄军阀混战的历史。

    后来,这座有着“崇明军校”别名的军官学校成为新国家的一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从这里走出去的军官都走上了国家领导岗位,源于对曾国荃的感恩,崇明军校的大门内为他树立起一个高大的铜像,并将他称之为“国父”。

    时也,命也,原本在原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