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十一章 谨微从善(第1/2页)  弱龙强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后晋高祖天福三年正月初二,天上出现了日食,一时之间,朝野上下纷纷议论此为上天有怨气的征兆,皇帝应该实行大赦。二月初三,后晋左散骑常侍张允上书《驳赦论》,他认为:“人们说帝王遇到频繁的天灾便应实行大赦,称作修德。假设有两个人正在坐牢,遇上行赦,那就会出现不老实的人也能侥幸获免,而老实人却要含冤。冤气升闻于天,这正是所以招致天灾,而不是要消除天灾呵。”后晋高祖下诏褒奖他。

    石敬瑭乐于听取善言,下诏百官各上封书言事,命吏部尚书梁文矩等十人设置详定院来加以考核,无可取的留在中枢,有可取的就施行。几个月以后,应诏的不足十人。二月十八日,再一次颁下御札催促这件事。三月三十日,皇帝敕令禁止民间制作铜器。过去,后唐时期天下有三十六个冶铜所铸钱,丧乱以来,都已废绝了,而钱日益耗费,民众往往销毁铜钱来制作铜器,所以要禁止它。

    中书舍人李详上疏,他认为“十年以来,多次颁布郝令,对于诸道职掌都允许推广扩充,而各地藩镇的荐举动辄超过几百人,以至于帑藏的典吏、书吏、优伶、奴仆这类人,开始任命就要授以银青阶,穿着都是紫色官服象牙笏板,使得官职名号和器物超越本分滥用,贵贱不能分辨。请求自今以后,除诸道军务的将校之外,节度州允许奏报不给铜印的木印朱记大将以上十个人,其他州只允许奏报都押牙、都虞候、孔目官,其余的人员只是委托本道酌量调迁职名罢了。”后晋高祖听从了这个意见,解决了官制混乱的问题。

    四月初七,宋齐丘自己陈说丞相不应当不参预政事,徐知诰答复说省署还没有准备好。

    吴国让皇杨溥坚决辞让,不住在旧宫,多次请求迁徙别处居住;重臣李德诚等极力主张就这样办。五月十二日,徐知诰把润州牙城改名为丹杨宫,任用自己的副手李建勋为迎奉让皇使;十六日,徐知诰任用左宣威副统军王舆为镇海留后,客省使公孙圭为监军使,亲近官吏马思让为丹杨宫使,把让皇迁徙到丹杨宫。

    宋齐丘再次陈说自己被左右所间隔架空,徐知诰大怒,宋齐丘就回到自己府第,穿起白衣等待治罪。有人劝徐知诰说:“齐丘是旧臣,不应因为小过失而把他抛弃。”徐知诰说:“齐丘有才干,但是不识大体。”便让人拿着手诏召唤宋齐丘来见面,终究没有治他的罪,这俩人可算是典型的一对文人间又是相互仰慕又是相互轻视却没有相杀的关系。

    六月初七,有人献制造毒酒的配方给大齐王,徐知诰说:“违犯我法律的自有正常刑罚,要这个干什么!”大齐群臣争着请求更改府寺州县的名称中带有“吴”字和“阳”字的,留守判官杨嗣与让皇同姓而请求改姓羊。徐知诰的弟弟徐知询上书指出:“陛下自然是应天顺人的,事情不是有意抗逆的,而谄邪之人专门抓住这些事更改讨好,这都不是当务之急,不要听从他们。”徐知诰认为他说的很对。

    后晋大将杨光远自恃拥有重兵,动不动干预朝中政事,时不时提出抗命的奏事,后晋高祖石敬瑭常屈意听从他。五月十四日,石敬瑭任命杨光远的长子杨承祚为左威卫将军,还让杨承祚娶了自己的女儿长安公主为妻,杨光远的次子杨承信也拜受美差,杨家受到的恩宠为当时之冠。

    六月十一日,左谏议大夫薛融进谏说:“现在的宫室虽然遭受焚烧毁坏,还是比帝尧的茅草宫殿奢侈得多;所修费用再少,也要多于汉文帝的露台。何况魏城尚未攻下来,公家、民众都处于困窘之中,真不是陛下修建宫馆的时候,等待海内平靖安宁,再经营这些也不为晚。”石敬瑭采纳了他的意见,还赐诏书褒奖他。

    六月十四日,金部郎中张铸奏言:“我看到乡村中没有定籍的浮户,并非不愿勤劳于耕种庄稼,并非不愿乐业安居,只是因为他们种树还不到十年,垦田也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