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四章 豺狼之心(第1/3页)  弱龙强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四月二十日,李嗣源从兴圣宫来到停放先帝棺椁的西宫,披麻戴孝,就在棺椁前即了位,百官穿白色丧服,过了一会,李嗣源换上皇帝礼服和礼帽,接受了皇帝的册书,百官换吉服祝贺新帝登基。

    即位第三天,言官弹劾太原尹张宪当日弃城之罪,张宪被赐死,皇帝称赞河东没有出事是李彦超的功劳,任命李彦超为建雄留后。

    四月二十八,皇帝宣布大赦天下,更改年号“同光”为“天成”,令酌情留下后宫一百人、宦官三十人、教坊一百人、鹰坊二十人、御厨五十人,其余人等都遣散自己愿到哪去就到哪去。

    聪明人快一步,别的人赶忙跟随,继李绍宏复马姓后,武宁节度使李绍真、忠武节度使李绍琼、贝州刺史李绍英、齐州防御使李绍虔、河阳节度使李绍奇及其州刺史李绍能这些先帝赐名的将领各自请求恢复本来的姓名为霍彦威、从简、房知温、王晏球、夏鲁奇、米君立,新帝答应了他们。

    宦官有数百人逃到山林,有的落发为僧了,七十多个跑到了晋阳,皇帝下令北都指挥使李从温将他们全部杀掉,李从温是李嗣源的侄儿。

    由于皇帝不识字,四面八方的奏疏都让安重诲读给他听,但安重诲也只是粗通文墨不能全部通晓,上奏请选几个有文化的大臣,于是皇帝设置了端明殿大学士。翰林学士冯道与赵凤被任命为大学士。

    冯道出身于耕读之家,年轻时品行淳厚,勤奋好学,善写文章,且能安于清贫。他平时除奉养双亲外,只以读书为乐事,即使大雪拥户、尘垢满席,也能安然如故。唐末天祐年间,冯道被幽州节度使刘守光辟为掾属。后梁乾化元年,刘守光率军征讨定州,并询问僚属意见。冯道加以劝谕,惹怒刘守光,被关入狱中,幸遇营救,得以出狱。刘守光兵败后,冯道逃往太原,投奔晋王李存勖,被监军使张承业辟为本院巡官。张承业看重他的文章操行,对他非常礼遇,后又荐为霸府从事。后来李存勖占据河北,将霸府文书全部委托给冯道,任命他为太原掌书记。同光元年,李存勖在邺都称帝,冯道被授为省郎,充任翰林学士,获赐紫衣。李存勖灭梁后,擢升冯道为中书舍人、户部侍郎。后来,冯道因父丧离职,返回景城守孝。当时年成不好,他便将剩余的俸禄全部赈济乡民,自己却居住在茅草棚中,而对官吏所赠财物,分毫不受。这时契丹强盛,素闻冯道之名,想把他掠到契丹。但因边将有备,冯道才得以幸免。此时冯道守丧期满,被征拜为翰林学士,到洛阳赴任,李嗣源久闻其名,是以将他与同样贤名在外的赵凤委以重任。

    李嗣源允许灭蜀功臣郭崇韬归葬,恢复了一样被冤杀的朱友谦的官爵,把从前没收两家的财物田产全部归还,算是给二人平了反;加封西川节度使孟知祥为侍中以安其心。尽管有汴州、滑州等地发生作乱也都迅速平定了,皇帝开始令百官每五日入朝问安一次,并依次奏报本部门的公事,皇帝又下敕命:“朕的名字有两个字,只要不连写,就不必避讳。”只这一项就极大的便利了百姓日常生活,一时全国上下皆感天下趋于太平,却不知危机正从外部悄悄袭来……。

    李嗣源派遣供奉官姚坤出使契丹,通知契丹主耶律阿保机庙号庄宗的李存勖的死讯。契丹主听说庄宗被乱兵所害,痛哭着说:“庄宗是我的‘朝定’儿。我正准备去援救他,前一阵因为勃海没有攻下来,所以没有去成,致使我儿到了如此地步。”耶律阿保机哭了很长时间,契丹人说“朝定”,就是汉语里“朋友”的意思,而称李存勖为“儿”是因为从前他与用共同对付朱温时曾约为兄弟。

    耶律阿保机又对姚坤说:“现在的天子听说洛阳有急事,为什么不去援救?”姚坤回答说:“因为道路太远去不了。”契丹主说:“那么为什么他要自立为皇帝?”姚坤给他讲了皇帝之所以即位的原因。契丹主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