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44.口舌之争(第1/2页)  道之外幻想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杨过和龙女二人暗中跟着蒙古军队来到重阳宫外,一路心谨慎,加之二人本就内力高深、动作平和,一众蒙古高手都没有察觉到他们的存在。(至于龙女的金色圆球为什么没有发出“叮铃铃”的动静,那是和莫名其妙就能从背后掏出武器一个道理——剧情需要!)

    忽的,蒙古军队在离重阳宫不远的林子外停住了脚步。接着,只见一队人马继续向着重阳宫前进,其中以一个蒙古高官为首,潇湘子在一侧相护。剩下的人竟是四散分开,悄无声息地包围起了重阳宫。

    “果然,蒙古人可不是善类!看来全真教这次是在劫难逃了。”杨过轻声笑道。

    “怎么会?过儿你不是要帮他们?”龙女疑惑地问道。

    “帮自然是要帮的,但是绝对不是一开始就出手,至少要等到那几个老道士和金轮法王他们打的两败俱伤的时候,我们出手才尽显人情。”杨过就是要打这样的算盘。就算过后全真教的道士们察觉到这一点,又能怎样,还不是照样欠着天大的人情?

    “过儿,你变得好坏。”龙女笑道。祈祷,她并没有被杨过带坏!

    当然没有,人的性格一旦稳固,若想改头换面,要是没有经历大悲大喜这样的事情,真是难于上青天了。那杨过呢?他知我知天知。(终于走上了腹黑的不归路……)

    “坏吗?也许吧……道法自然,随心而已!”杨过笑道。既然如此,何必在意。

    ……

    重阳宫的后殿内,尹志平等一众三代弟子聚在一起,商讨蒙古册封之事。

    待坐下之后,尹志平率先说道:“此事体大,弟不敢擅自作主,要聆听各位师兄的高见。”

    赵志敬抢先道:“蒙古大汗既有这等美意,自当领旨。可见本教日益兴旺,连蒙古大汗也不敢视咱们。”说着神情甚是得意,呵呵而笑。

    李志常摇头道:“不然,不然!蒙古侵我国土,残害百姓,咱们怎能受他敕封?”

    赵志敬道:“丘师伯当年领受成吉思汗诏书,万里迢迢地前赴西域,尹掌教和李师兄均曾随行,有此先例,何以受不得蒙古大汗的敕封?”

    李志常道:“那时蒙古和大金为敌,既未侵我国土,且与大宋结盟,此一时彼一时,如何能相提并论?”

    赵志敬道:“终南山是蒙古该管,咱们的道观也均在蒙古境内,若是拒受敕封,眼见全真教便是一场大祸。”

    李志常道:“赵师兄这话不对。”

    赵志敬提高声音,道:“哪里不对,要请李师兄指点。”

    李志常道:“指点是不敢。但请问赵师兄,咱们的创教祖师重阳真人是什么人?你我的师父全真七子又是什么人?”

    赵志敬愕然道:“祖师爷和师父辈宏道护法,乃是三清教中的高人。”

    李志常道:“他们都是顶天立地的大丈夫,爱国忧民,每个人出生入死,都曾和金兵血战过来的。”

    赵志敬道:“是啊。重阳真人和全真七子名震江湖,武林中谁不钦仰?”

    李志常道:“想我教上代的真人,个个不畏强御,立志要救民于水火之中,全真教便算真的大祸临头,咱们又怕什么了?要知道头可断,志不可辱。”这几句话大义凛然,尹志平和十多名大弟子都是耸然动容。

    然而就在这时,一个须发花白的道人弱弱地说:“依我说啊,唔,唔……出家人慈悲为怀,能多救得一个百姓,那便是助长一分上天的好生之德……唔,唔……咱们若是受了蒙古大汗的敕封,便能尽力劝阻蒙古君臣兵将滥施杀戮,当年丘师叔,不是便因此而救了不少百姓的性命吗?”他自然是赵志敬一边的。

    顿时就有几名道人附和道:“是啊!是啊!”

    一名短精悍的道人摇头道:“今日情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