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一章(第1/5页)  残阳绝塞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周鼎勋被组织调回湘潭地委,任书记,分管工业。他的主要工作目标是赶超英美,具体的办法是大办钢铁,以钢为钢。周鼎勋夜以继日地深入基层考察,经过认真的调查研究,他认为遍布城乡的土法炼铁炉必须淘汰,代之以小洋炉。周鼎勋从中央c省c地三级筹集了大量资金,建了一批从十多立方米到二百五十立方米的小洋炉群,生产了大量的优质钢铁。

    此时正值1959年秋,上级领导为了了解大炼钢铁情况,派罗副总理同志到湘潭考察。周鼎勋赔罗副总理十多天,他们同吃,同住,同参观。罗副总理工作很细致,每到工厂,先到化验室查看化验记录,了解铁的含硫c含磷指标是否合格,然后到炉边了解热风炉温度,炼铁炉炉膛温度,查看入炉铁矿石和焦炭所含铁c焦和其它杂质成分c以及铁矿石和焦炭的入炉配比。除了了解技术细节,罗副总理还找工人干部谈话,向他们了解对生产c管理以及的看法。他白天深入工厂搞调查,晚上回到招待所,与随同人员查资料,整理资料,讨论研究。

    经过调查研究,罗副总理对大炼钢铁有了初步的结论。离开湘潭前的那个晚上,罗副总理把周鼎勋叫到他的办公室。十几天的朝夕相处,他对这个年仅三十五岁的父母官留下了不错的印象,这个同志热情开朗精力充沛,对第一线的情况了如指掌,话虽不多,但深思熟虑。

    周鼎勋坐下后,罗副总理开门见山:“周鼎勋同志,我想听听你对大炼钢铁的看法?要多谈谈问题,这对我了解实际情况很重要。”说着罗副总理端起茶杯喝了一口水。

    这个问题是周鼎勋这些天一直考虑回答的问题,通过观察,周鼎勋看出罗副总理既是个实干家,同时也是一个有全局观的政治家,所以同他谈话,既不能回避问题,同时又要讲究分寸。

    “罗副总理,我认为大炼钢铁的主要问题在于浪费。炼钢铁有他的客观规律,了解这个客观规律,服从这个客观规律,就会生产出高质量的钢铁,反之就会炼出废品,给党和国家造成浪费。我认为,要炼出一炉好铁,首先要有合格的原料,入炉铁矿石硫c磷和其它杂质的含量必须符合要求,然后是要掌握好铁矿石和焦炭的入炉配比,最关键的是炉膛温度,炉膛温度达不到要求,炼出的只能是一炉废铁渣。我们很多土法炼铁炉,就是由于炉膛温度不够,或者温度不稳定,炼出的铁达不到质量要求。所以我们湘潭地区淘汰了许多土炼铁炉,省下资金上了一批小洋炉,使得我们钢铁生产的数量和质量都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罗副总理点点头,他接着问:“周鼎勋同志,依你看,为什么会出现那么多不合格的土炼铁炉?”

    周鼎勋略作思考说:“我认为有两方面原因:第一是由于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有一个过程,任何正确的认识都不是人头脑里固有的,正确的认识必然要遵循实践到认识,再实践到再认识这么一个过程。我们湘潭能取得今天的成绩,也是通过土法炼铁炉的实践才慢慢的到了一些正确的认识;其二,土法炼铁也不完全是认识的问题,大炼钢铁运动是我们社会主义建设运动的一部分,搞社会主义离开了人民群众的热情参与是不行的,我们不能只算经济账,不算政治账,为了保护人民群众参与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我们承受一些损失也是值得的。”

    罗副总理连连点头称赞:“好!说得好!”

    罗副总理离开不久,就陪同主席返回湘潭。火车停在湘潭车站,主席神采奕奕地走下火车,罗副总理紧随其后。周鼎勋快步走到主席身边,紧紧地握住他老人家的手。

    罗副总理介绍道:“主席,这位就是路上我给您提到的湘潭地委书记周鼎勋同志,他是宁乡人。”

    主席对周鼎勋笑道:“我的小老乡,你跟罗长子说的那些话蛮有水平嘛!”

    周鼎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