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八章(第2/4页)  残阳绝塞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太暄若有所思地说:“是啊,人民真好!我们要努力工作啊,不然对不起他们!”

    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1950年10月8日,毛代表中央军委命令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10月19日,以彭德怀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始分别从安东c长甸河口c辑安等渡过鸭绿江,进入朝鲜参战。

    为了动员全体师生参加抗美援朝的伟大斗争,周太暄做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动员报告。周太暄情绪异常激动,他说:“自鸦片战争以来的一百多年,中国人民饱受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和压迫,为了独立和自由,中国人民遭受了巨大的苦难和牺牲。我们刚刚迎来了胜利,刚刚建立了新中国,帝国主义就把战火烧到了家门口。抗美援朝就是保卫国家,保卫家乡,保卫我们的亲人。为了抗美援朝的胜利,我们中国人决心不惜一切代价和侵略者死拼到底。我们全体师生要时刻做好准备,一旦祖国召唤,立刻扛起枪上战场!”

    同学们心中的激情被点燃,他们纷纷要求参加志愿军,到朝鲜战场打击美帝国主义。学生会主席冲到台上,脱下了自己的白衬衣,咬破自己的食指,用鲜血在白衬衣上写下了“誓死保卫新中国”。

    见此情景,刘志工带领大家狂呼“打倒美帝国主义”c“打倒一切反动派”c“誓死保卫新中国”。会场上口号声一浪高过一浪,人们的情绪沸腾了,很多人脱下衣服,咬破手指,疯狂地在衣服上书写血书。

    大会结束周太暄回到家里,他的心情仍旧不能平静,锦州离朝鲜很近,战火随时都可能烧过来,要马上做准备。周太暄对妻子说:“一旦战争需要,我们就要带着学生们上战场,我们随时都可能牺牲。现在重要的是要保护好两个孩子,把他们送回老家,让外婆帮着照顾一下。”

    “我早做好了最坏的准备。不过,儿子太小,还不到一岁,离不开妈妈,这样儿子还是我带着,太暄,你辛苦一趟,回湖南,先把芬蒂送到妈妈那里吧。”

    几天后,周太暄带着女儿回到了湖南,他先去陶蒲生家。岳母现在和陶蒲生住在一起。陶蒲生家住在一处老宅子里,宅子是木质结构,进门是天井,天井由青砖嵌铺。陶蒲生和刘寿祺夫妇住正房,张谦蓉带着陶蒲生三岁的女儿宁元住东厢房,保姆带两岁的儿子小宝住西厢房。此时,刘寿祺已经是湖南省教育厅的副厅长,陶蒲生任周南女校的党支部书记兼教导主任。

    周太暄轻轻敲了敲门,保姆打开门:“同志,你找哪个?”

    “请问,陶蒲生同志住在这里吗?”

    “在这里,在这里,”保姆一边开门,一边回头喊,“陶大姐,来客了。”

    “是哪个呀?”陶蒲生走出来,她一眼认出是周太暄:“太暄来了,你来的好快,我昨天刚接到信!妈妈,太暄来啦!”说着跑过去帮周太暄拿行李。

    张谦蓉颠着小脚急匆匆走出来,她从女婿手里接过芬蒂:“这是小芬蒂吧,长得多好!杏生呢杏生如何没回来?”

    “杏生还要带晓月,没有来。芬蒂,快叫姥姥!”

    小芬蒂还有点认生,咬着手指望着姥姥不说话。张谦荣牵着芬蒂的手:“小芬蒂,姥姥那里有好吃的,姥姥给你拿。”

    刘寿祺听到声音也走到门口,他扶了扶近视镜,拖着家乡口音说:“是太暄呀,快到屋里坐。”

    落座后大家互相问了一些亲人们的情况,接着话题就转到战争。

    陶蒲生问:“太暄,你们那里到鸭绿江边有多远?”

    “380多公里。”

    “这么近!”陶蒲生很吃惊。

    周太暄问刘寿祺:“老刘,你对形势怎么看?”

    刘寿祺双手捧在腹间,双目微闭,想了片刻:“我看美国人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