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03章 你他娘的真是个天才(第1/2页)  穿越大唐捡空投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天竺数字是神奇的,它的神奇之处不仅仅在于易写易记,更在于它的实用性,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它。

    随着李瑶写的10得到了冯元一的肯定,后面的11、12、13……乃至更多的数字很快就被他推导出来了,李瑶不愧数字天才一说,这种天竺数字,他一个第一次接触的人,就能够这么快的就将规律摸索出,这样的人放到后世,绝对有成为数学家的潜质。

    唐朝,这个时代,算学早就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了,在官办大学国子监下面,就专门的有算学一门,而且有不少专门的教材,例如《五曹算经》《九章算术》等等,就连我们从小就熟知的《九九乘法口诀》都有,这个时代叫《九九乘法歌》。

    “一一如一,一二如二,一三如三……九九八十一。”

    这种《九九乘法歌》也是私塾蒙学时会教的课程,所以说人家大唐的小朋友早我们一千多年就已经开始背诵乘法口诀表了。冯元一用天竺数字的形式,把九九乘法口诀表给写了出来,然后对照着数字进行诵读。

    在这个过程中,冯元一再把后世常用的计算方法四种符号再告诉了大家,只不过,只是进行了简单的加减法,当然因为乘法口诀的关系,把乘法也进行了简单介绍。

    这是冯元一在云居书院上的第一堂课,就是这一堂课,彻底奠定了他在书院先生的地位,以往大伙看他只是觉得他脑子灵活,能够想到别人想不到的东西,现在不用了。

    贪多嚼不烂,冯元一清楚,以后的时间长着,所以这一课主要就是让他们认识了一种全新的记数方式,天竺数字,也就是阿拉伯数字。

    在这堂课上,冯元一也发现了一个数学天才,那就是鄂王李瑶,真他娘的天生就是个数学天才,冯元一在讲道有关数字的加减乘除的时候,反应最快,学的最快的就输李瑶了,这让冯元一心中出出了一个想法。

    把更多的数学方面的知识传授给李瑶,然后让他专门教授算学一道,毕竟以冯元一对数学一道的认识来说,终究有有限的,而且他的精力也有限,不可能所有的知识传播都要让他一个人来完成,这绝对是不可能的。

    医学一途,冯元一打算借助孙神医的手,借助孙府在大唐医学界的影响,闯出新的未来,那么数学一道,他完全可以借助李瑶的手,毕竟对于他这样的一个亲王来说,将来皇位轮不到他,那这辈子几乎就是混吃等死了,与其浪费资源,不如就让他把数学在大唐发扬光大吧。

    算学人才,在大唐是不怎么受重视的,你从他在国子监的地位就可以看出。

    大唐国子监,有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学校的差别,与学生资荫(即父祖官爵)身份有关。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分别面向三品、五品、七品以上官僚子弟,律学、书学、算学则面向八品以下子弟及庶人。也就是说,在国子监中算学的教学对象是八品以下官员及普通人家子弟。

    但是从另外一方面,也看出了当时对算学的另一种重视,毕竟算学是纳入了国子监教学的,这正是考虑到了算学的实用性,这也是为何姚崇愿意让算学也进入云居书院的原因,他做过宰相,知道算学一途对为官的重要性。

    当然,相比后世科技的发展离不开数学,大唐算学的地位还是太低,所以冯元一在想,若是让一个亲王,亲自主导大唐的数学发展,是不是可以提升数学方面人才的地位呢?这还真有可能。

    冯元一心中思索着大唐数学未来的同时,视线看到了同样坐在后排却是一脸懵逼状的李琚,心中不由的轻叹一声,以这货好吃的性格来说,放倒后世估计新东方烹饪学院下一任校长就是他了,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既然李琚对美食感兴趣,冯元一也的算把后世的美食之法传授给李琚,让他带领大唐的美食走上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