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楔子(第1/2页)  锦绣倾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北齐天顺十三年五月,吴越西府钱塘县张氏故居内院,一个十五岁的少女,直挺挺跪在青石板上,双手举藤条过话了?

    扶起额头,抹了把汗,刚一回头,便滴答一声,顺着下颌落到了石板上,印出一块不深不浅的汗渍,须臾便被蒸干了。

    即在回头的一瞬,她便忽地听到书房内一个沉重的声音,响道:“婴宁……”

    女孩儿心里一叹,唉!重又低下身子,捡了那藤条,高举过头顶,预备跪下了。

    谁知,刚一跪下,便听到一声轻叹。这回,她可听明白了,是个女孩儿的声音。

    此时四野悄悄,身后跪着的仆妇,各个屏息凝气,饶是酷暑难当,终究无一人胆敢发出一丝声响。

    婴宁好奇心起,跪也跪不得凝神,心思分了,反倒不觉膝下苦楚了。

    有了琅玡王这一声唤,婴宁被吓了回去,隔了半晌,却贼心又起,一则,实是不满李承渊这连坐之法,连累他人随她受罪,二则,倒想看看,方才轻叹之人,会否现身。

    此时日影微斜,周遭仆从已是饥肠辘辘,半日来滴水未进,唇干舌燥,又号呼不得。婴宁心有愧疚,已笃定主意,这回不躲不逃,不管对错,先去认错。等他饶了众人,她再逃了,也是一样。

    心念至此,便起了身,由正前方的窗户,绕到书房门外,提起手来,刚欲推门而入,又怕殿下以她忘了礼数为由,加重责罚,便曲起手指,由掌握拳,想叩门问询。正踌躇之际,忽看到门扉间,一块窗户纸撕破。她灵机一动,用手指沾了点唾沫,沿着那道口子拉下了一道口子,把脸凑过去,张望着。

    视线越过几案书架,悄没声地望着,只见榻上桌前,竟无半点人影。“”

    日影已比来时长了不少,射在书卷之上,婴宁见里边无人,心下大惑不解,想着,这书房,许是有个里间,便推门而入。一面踏进门去,一面心想:今日,她定是要免了外边这些人的连坐之刑的。

    此时,天边日光收敛,聚集了些许层云,林间吹了风来,脸上的汗珠,不一会儿,便蒸干了,头发贴在脸上,好不自在。她用手揩了揩脸,继续往里走去。越过书架,屏风后面,是一道墙。有风钻进来,四面窗户却都关得严严实实的,婴宁正自奇怪,目光却又被屏风上的蝴蝶花纹吸引住了,便沿着那墙壁走马观花般地看着,忽然,只觉后背一阵凉飕飕的,往后退一步,竟随墙壁往内倒了去,站不稳,眼前陷入一片黑暗,与墙外日光交织,明灭之间,她试图抓住墙壁,以免摔倒,明灭之间,却觉一只手揽住了她的左肩,将她拉了出来,墙壁悄然闭合。窗外雀鸟啁啾,日光透过屏风,射在她脸上。她兀自喘息不定,那只手已稳稳当当地接她入怀,待她站定了,便松开了她,拂袖而去。

    这男人便是琅玡王李承渊。是当今天子的第四个儿子。其“渊”字,取自老子道德经“渊兮似万物之宗”。他尚在襁褓之中,便封为琅玡王,此后便一直留在京城侍奉陛下左右,五年前方才之国。

    三个月前,长孙无咎破吴越,大齐统一南境,满朝称贺。李承渊念及其母张氏出自吴郡没落士族,家族世代受吴越孟姓皇室荫蔽,母张妃更是自幼便被已故吴越皇后收养在侧,教之育之,方才得有今日荣华。

    李承渊母亲临终嘱托他务必保全吴越遗孤,以还当年皇后之恩。李承渊不敢违背。于是他在琅玡方一收到长孙无咎率兵征讨吴越的消息,便命人暗中寻访,灭吴之后,朝堂上,更是为力阻长孙无咎赶尽杀绝之策,并保举吴越贵族士族与我朝联姻,以安抚南境平民。

    天子虽杀伐决断,但也知“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楚人骁勇性烈,若是将他们逼急了,怕步秦之后尘。南境之民,必得徐徐图之。联姻便是驯服吴越人的一剂良药。

    若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