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二回:洛阳繁华处(2)(第1/2页)  锦绣倾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不过,送走了公孙伯舆之后,她还得愁。

    案上放着公孙伯舆当日交给她的砥厄,另外一边则是袁君孺的玉佩。

    十一一气之下摔碎过后,她把碎片从地上一片片捡起来,之后交到内府,花了一晚上的时间才亲手把玉佩镶接好。

    她不知道该怎么抉择,这时候,倩儿忽然赶了过来。

    “怎么了?”织锦手肘拖着下巴,撑在桌上,有气无力问道。

    倩儿见她如此,皱了皱眉,将手上的信封还有锦囊递过去,说:“不知道是哪个登徒子又送来这种东西,还是像往常一样把它收起来么?”

    织锦斜眼看了看信封、锦囊又看了看倩儿的表情,大概明白了什么,正要说随她怎么处置,忽然想到公孙伯舆走之前跟她说过不日之后会有人将一封信还有一个锦囊交到她手上去。

    织锦念及至此,很快对倩儿说:“你先出去一下。”

    “表姐,你怎么了?”倩儿见她神色不对,不免多问了句。

    织锦不习惯命令人,一向就没把人当作奴隶来看,便找了个理由说:“我现在需要一个人静一静,你把这封信留下来,我看看此人文采如何。”

    倩儿听她这样说,心中释然,便很快离开。

    倩儿走后,织锦刚想拆开锦囊,心念一转,搁下锦囊,去拆信封。

    信封没有署名,她稍微掂量了下,不是很厚。

    她没见过公孙伯舆的笔迹,但在看到内容的第一眼就知道,这封信一定是出自他。

    “姑娘亲启:

    老朽穷尽半生之力,实则并未发现所谓的往来古今之法……”

    织锦看到第一句,气得快要吐血。这老头子明摆着从一开始就忽悠她!

    她感到自己的手有些抖:如果公孙伯舆所言都是实话,那么她岂不是要在这个时代过上一辈子了。她镇定了下,接着往下看:

    “然则老朽不日占卜一卦,卦象显示,大齐后二代年间,国运局势,与姑娘之命运渊源甚深。姑娘既非今人,今世之事对姑娘来说便是既定事实。天下既已系于姑娘之手,望姑娘慎之又慎。”

    她不禁想到高铭曾经跟她说过,她就是齐朝历史上那个记载极少但极为神秘的宋氏女。

    宋氏女初时为太子妃,后来嫁与平南王为妃。照她现在的经历看来,宋织锦就是宋氏女无疑了。可惜的是她这段历史读的不多,平南王是谁?她既然之后会嫁给平南王,那不就意味着她起码要在这个时代待到嫁人?

    信中又写到:“姑娘回乡之事,老朽无能为力,深感抱歉,今奉上一锦囊于姑娘,姑娘他日若无路可走便打开这锦囊,但愿老朽帮得上姑娘。”

    信,至此完毕。织锦读完之后,叹了叹,心里反倒觉得有些轻松,可一想到在考古所的时候孟欢打来的那个电话,不免担心起她的母亲。

    离家已经有一年了,家里不知道怎么样了,妈妈还好么?

    她读完信,看到那锦囊,伸手拿了过来,正待拆开来看,这时候外面忽然传来倩儿的声音。

    算时间,今日应该去文思阁读书。

    她差点忘了这事儿,连忙把信封还有锦囊收起来。

    文思阁,她到的时候,太子已经来了,而十一的位子仍旧是空着的。

    这几日,他都没来。

    今日讲学的是太学祭酒王治,“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

    他念完,便合上,解释起来。

    这是《尚书》中的一段,太子听得津津有味,而织锦完全提不上兴趣。她看了眼身旁的位子,想到,若是十一在的话,今日这位太学校长还不知道该怎么下台。

    六月,九州池的荷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