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六章 在劫难逃(第1/7页)  风雨沧桑人生路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六章  在劫难逃

    雷至泉作为一名知识分子,一向清高自诩,风流儒雅,淡泊名利。对政治不感兴趣,对这个主义那个主义也很少去关心,对党派更是敬而远之。他只想有一个不受干扰的社会环境和好的条件,让他能一门心思地搞他的农林业科学研究,用他的知识和智慧造福于人民。

    他对国民党没有好感,甚至很恨。认为日本人入侵中国,并能在中国逞凶肆虐多年,主要是国民党的腐败和无能造成的。他的同学伍子修在离开学校之前,曾对他说过,在日寇入侵后,国家生死存亡的重要关头,是共产党力挽狂澜,高举抗日救国的大旗,救国家、民族于水火,他对伍子修的话是深信不疑的,曾让他对共产党很崇敬。

    抗日战争炮火的硝烟还没有完全散尽,全国又笼罩在内战的灾难之中,对此,雷至泉,虽然位卑没有忘记忧国忧民。他作为一个不怎么谙熟政治的知识分子的见解,认为一个巴掌拍不响。国民党自恃兵多将广,部队装备有美式的精良武器,妄图以大欺小,以强凌弱,容不下共产党,想独霸天下,对打内战要负主要责任。共产党自恃抗日有功,拥兵自重,不买国民党的账。两党针尖对麦芒,内战打不起来才怪呢!所以他认为共产党也有责任。

    雷至泉从内心里是坚决反对打内战的,他认为经过了十多年的抗日战争,中国已经大伤元气,人民已经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现在最需要的是让人民休养生息、发展生产、建设国家,让人民能过上安定富足的好日子。

    内战与抗日战争有本质的不同,是骨肉同胞之间的自残,是不仁不义之战。所以当罗盘山中学的全体师生为了表达反对内战的心愿,自发的高举反对内战的横标,上罗盘山镇去游行时,他不仅没有制止,还走在了游行队伍的最前面,情绪激昂地带头振臂高呼反对打内战,要和平、要团结、要博爱、要民主、要建设、要饭吃…等口号。

    雷至泉虽然对政治不感兴趣,但作为一名有爱国心的知识分子,对国家大事,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内的形势将如何发展,他是非常关注的。当他从报纸上看到共产党的主席毛从延安到了重庆与蒋委员长进行和平谈判时,心里特别高兴,在签订了“双十协定”后,让他着实地大松了一口气,很天真地认为:内战的乌云终于被驱散了,我中华大地避免了一场灾难。

    可是就在他高兴之中,让他做梦也想不到的是,协定签订后仅隔十五天,国民党就撕毁了协定,内战的硝烟在中华的大地上又风起云涌,让雷至泉无比地失望。对国民党为了一党的私利,不顾民族的兴亡、人民的疾苦,在内心里充满了愤恨和痛苦。但,对于他来说只能是无比地无奈、困惑和苦恼,只能在失望和茫然之中,默默不语地为国家为民族的不幸而痛心、流泪。

    令他感到欣慰地是:他的学校所处的罗盘山地区,似乎离内战的炮火还远,没有像抗日战争时期那样紧张,也用不着像抗战时那样担心师生们的人身安全。只听说在罗盘山区活跃着一支由共产的队伍,有时与国军和保安团交火,并没有殃及到罗盘山镇和罗盘山中学,罗盘山镇和罗盘山中学仍然是一个没有战争的避风港,学校的教学工作比较正常。忧国无门的他,只能一心扑在教学和学校的工作上而聊以。

    民国三十六年春,罗盘山区春雨连绵,罗盘山镇的报童拿着一大沓号外到了罗盘山中学,嘴里不停地高喊:“号外,号外,国军打到共军的老巢延安!”刚下课的雷至泉走出教室,全身沾满了的粉笔灰还没有来得及掸,就急忙从报童的手里接过了一张号外,边走边看,映入他的眼帘的赫赫大字:

    ‘国军光复延安’下面的字是:胡宗南将军率部,直捣共军的老巢——延安,国军所向披靡,共军不堪一击,望风而逃。国军收复延安后,头子毛逃之夭夭,不知去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