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037章 虎躯一振(第2/3页)  三国拾录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愿从此跟随大人,鞍前马后,牵马坠镫,必不敢偷懒耍滑,应付差事。”

    林峰听得眼前一亮。

    额滴娘哎,这不就是梦寐已求的“主角虎躯一振,弟倒头便拜”的情景再现嘛!

    俺林峰也有这么大名声了?你看看,你看看,都有弟哭着喊着要认大哥了。

    林峰急忙抬腿侧身下马,将大斧插到地上,来到廖淳身边,双手将他搀起,尽量让声音温柔起来:“壮士即有弃暗投明之意,峰岂有不纳之理?壮士日后就跟着我吧。”

    演义里刘备不都是这么一付说辞嘛,大耳朵如此一说,将领便痛哭流涕,从此不离不弃忠心耿耿。

    林峰学着刘备把这番话一说出来,果然效果是岗岗的。

    廖淳感动得再次拜倒在地,声音呜咽地说道:“主公在上,请受元俭一拜。即得主公收留,日后焉敢不肝脑涂地,举身为报。”

    这就叫上主公了?

    林峰乐得见眉不见眼,用力将廖淳扶起,上去就给了他一个大力的爱之拥抱。

    看到林峰如此真情留露,廖淳更是感动,眼泪跟不要钱似的滚滚而下。

    “你刚才自称元俭,这可是你的表字?”

    廖淳点点头。

    林峰乐了一会儿,突然反应过来。

    姓廖字元俭,这名字听着咋这么耳熟啊?

    “你再说一遍,你究竟叫什么来着?”

    廖淳腼腆地一低头:“好叫大人得知,人姓廖名淳字元俭,当初从贼之时恐连累家人,便改了个名字,叫做廖化。”

    林峰一扶额头,仰天长叹。

    果然没猜错,这子居然是廖化。

    想到自己刚刚跟廖化差不多打了个平手,林峰就有些欲哭无泪,一直以为自己在三国好歹也算一员勇将了,没想到连个廖化都差点儿拿不下来。

    后世之人,有哪个没听说过“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一句?

    这廖化完全就是窝囊废的代名词啊!

    其实这是林峰孤陋寡闻了。

    正是由于人们对“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这一句的误解,才让廖化背了整整一千多年的黑锅。

    廖化在历史上与黄忠类似,当然不是说武力,而是说他的寿命,廖化也是一员著名的长寿将军。整部三国演义,几乎哪个时期都有廖化的身影。

    在很多人的理解中,“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用来指“因为没有杰出人才,只能任用平庸者担当重任”,意思是说蜀中没有猛人了,只能派廖化这种窝囊废上阵。

    其实,这是大家的误解。蜀汉晚期,蜀汉能征善战的大将都已亡故,无人可用,只得让已经八0多岁高龄的廖化出来担当重任充当先锋。

    这个俗语的真正含义,是讽刺蜀汉后期人才的青黄不接,不是廖化无能!

    廖化此人在历史上的评价一直是“以果烈称”,就是说他是一位果敢刚毅的猛将。

    最不为所知的一面是,廖化曾经做过一件与关羽一模一样的事情,“千里走单骑”,万里迢迢去追随刘备。

    那是关羽战败丢失荆州之后的事情,当时廖化受老母所累被迫投降东吴,但却始终心向蜀汉。最终,廖化采用装死的办法骗过东吴群臣,单人独骑带着老母亲昼伏夜行,硬生生用两年时间走了两千多里路,回到了蜀汉境内,在秭归与刘备相逢。

    作为一名备受关注的降将,真不敢想象廖化是如何装死骗过东吴诸将,又是如何带着老母亲跋涉千里,这一切都只是为了胸中那份忠义。可以说,廖化的千里走单骑在困难度上来说甚至还在关羽之上,真的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壮举,这样忠贞之士,却背着无能的黑锅默默上千年,真得让人抚案长叹,为英雄垂泪。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