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一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第1/3页)  两秀清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我们一群人很快就到了卓林的书房,他指着挂在墙面的一幅人物画有些得意的说道:“就是这幅画了。”

    “南游图。呀!这不是唐寅的画嘛。哥,你好厉害。我听说他的画就是有钱也很难买到。”婉莹惊喜的看着画面。

    画上人物、车、驴用笔细劲,如纸上游丝。近景的坡上有三四株杂树交柯攒影。中景左侧山岩前一高士骑驴缓行,后面一童仆拉着车负琴紧随。刚出岩口,右面两个推车人,匆匆赶路。山路曲折,溪水波动,颇见旅途之辛苦

    “卓林,你素来喜爱此道。整幅画不着色,山势平缓,确实是一幅佳作。”孟天齐也啧啧称赞。

    婉莹走到我面前,笑的一脸的奸诈:“安萱妹妹,请你来评点一下这画如何。”

    这丫头真是不见我出丑就心里不舒坦似的,没错如果是从生活在这封闭圈子里的安萱自然是回答不上来了。但是我可是二十一世纪生活过的有为青年,加上大学念的新闻系。各方面都要学些,这些我瞎编都能都编的很好。

    “安萱才疏学浅,不敢妄下评断。”我谦虚的说道。还没等我把话说完婉莹就打断了,她抬高下巴走到孟天齐身边一副就知道会这样的表情:“都是我这个做姐姐的疏忽了。孟大哥,你看其中一株树用胡椒点点叶,与沈、文画树叶法神似。”

    呵呵,没想到婉莹胸中还是有那么点墨水的。这点出乎我的意料之外,看来宋年仁对子孙的教育问题还是比较严密的。

    “不过安萱愿意一试,卓林哥和婉莹表姐可别笑话我才是。”我看到婉莹和孟天齐脸上都露出了惊讶之色。

    “安萱但讲无妨。大家也只不过是闲聊嘛。”卓林为我找了一个台阶,就算我讲的不好也不至于太难看。

    我清了清嗓子才道:“这画是唐寅三十六岁时当琴士杨季静离开苏州时赠送给他的。唐寅的画风一向以工整细密,但这种工细与传统的工笔画有所不同。更多体现了文人画的特点,具有潇洒、清一的气韵。”

    卓林的双眸闪着惊喜,不过等下我说的话估计他是笑不出来了。我靠近画一步,幽幽的吐出了几个字:“这画恐是件仿品。”

    果然在场的众人都被震的当场呆住了,除了眼冒熊熊烈火的婉莹。

    “哼,你不懂就别乱说话。”婉莹脸色不佳,字字咬牙。

    卓林镇定些,深吸了几口气才问出话来:“安萱如何评定的呢?”孟天齐没有说话,只是看着我。

    我略感歉意的看着画说:“这话怕是明朝时候的仿品,用料方面都很相似。可画中勾描却有些刻意。用笔粗劣,形象呆板、缺乏生气。俗话说,临画容易临字难,通过提款的书房也刻意初步判定。唐寅的书房从唐代的虞世南入手,后来又掺入了赵孟黻书法的一些特征,结字儒雅秀美,灵动而又不乏厚重。而这幅画上的题字书法功力没那么深厚,尽管临摹的不错但还是有些不同之处。“

    其实以上的话都是我瞎编的,我判定这是幅赝品有两个原因。第一点卓林才14岁而已,年纪又不是什么皇亲国戚谁会送这么贵重的东西给他呢。第二点也是最重的,在画轴处不显眼的地方刻了一朵袖珍的兰花。我知道有些画家喜欢在自己的作品上做一个特有的标记,但唐寅绝对没有这种习惯。

    “哈哈哈哈,说的好。”一个年约5岁左右的中年男子边拍手边走进来。当看到我时眼露惊喜

    “四叔。”卓林和婉莹有礼的上前。心中一惊,我只打算给婉莹一个下马威。本想着在他们面前说了些什么,哪怕是为了面子他们也断不可能到外面去说什么。没想到突然冒出了个“四叔”。

    我做事一向低调可千万别为了这次而破坏我辛苦这么多年建立起来的形象才好,心里虽然担心该有的礼貌还要有的:“安萱给四舅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