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一 陆苍弟子(第2/2页)  定诸侯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我还会醒过来,因为从这人的语气里能猜出他会救我们。

    我没猜错,我们得救了。

    喝足了水坐到马车上,再回头看这白骨遍野的景象,依然那么触目惊心,很奇怪,置身其中时却不觉得,反倒当旁观者时才会生出怜悯之心。

    进了汉东都城罗望后,我本想改道去汉南,怎奈身无分文,而且往西还有几座闹旱灾的县城,实在是吓怕了,不敢再去冒险,只得先听了武敖的话进秦府为婢。不知道他从哪里得来的机会可以进诸侯府,但有的吃、有的住还能要求什么?反正我也没有谋生的能力,寻师兄也不过是告诉他师父亡故而已,我不认为师尊的意思是要我一直跟着师兄,见了他之后之后我便可以长居陆苍,过回原来的日子。

    如此一说,晚点去汉南,到也没什么差别,何况救我们的是秦府里的人,留在这里也算报恩了。

    在我看来,秦府很大,奴仆也很多,这是自然的,毕竟是十大诸侯之一,在陆苍时我曾读过十大诸侯的家史,至于这些史料从何而来我便不得而知了,秦家是在康帝时受封的州侯,距今已有一百五十年的历史,能延续这么长时间,也许有两点可以解释:一,对岳帝忠心,二,为政敦厚,不欺邻,不负民,若是岳家能一直统御下去,也许秦家还会一直如此昌盛。

    只可惜天不随人愿,本以为殷厚的秦家一时还可以安身立命,孰知没来几天,却又生了变故。

    “方丫头,你家兄弟正在院外等你呢。”仆妇张婶接了我手上的韭菜,“真是懂事,换了其他孩子,瞧见没人早就钻进来了,哪还管什么内院不许进的规矩。”

    武敖这男孩确实很守规矩,也很聪明,没来几天,内、外院的人就给他认了个全,每次来内院找我,厨房里的仆妇们都会偷偷给他塞吃的,想来平时是没少给她们跑腿办事。因为他一直叫我姐姐,这亲便莫名其妙地成了真,大家就当是有那么回事了,尽管我们一个姓方,一个姓武。

    穿过院门,武敖正倚在青石墙上,膀子上背了个青布包袱,里面鼓鼓囊囊的,像是塞了不少东西,见我出来,一个纵身跳过来,把包袱塞进我怀里,“姐姐,这包袱你帮我保管。”

    我翻开包袱看了看,里面有丝铂、绸衣……乱七八糟的,估计是平时帮人办事时人家送的,“怎么放我这儿?”

    “我明日随军出征,带着这些东西去不方便。”笑嘻嘻的,还从包袱底摸了一只翠色玉镯举在我眼前,“这是夫人身边的玉姐姐送的,听说是老夫人年轻时的陪嫁,很贵重。”

    没注意他后面那句,到是前一句更惹我好奇,难道说大旱惹出了暴乱?“出征去哪儿?”

    “东周的叛军余党生事,皇上下了诸侯令,抽调汉东三万大军前去剿灭,我托了好多人才得了个煮饭的差事。”将玉镯塞进我手里,“这镯子放在我这里也没用,玉姐姐说这是老夫人的东西,又不许我乱丢,还是送给姐姐你吧。”

    “你年纪还,随军出征怕是不好。”总觉得他这次随军出征有点不妥,汉东大旱估计早已让州侯、官员们焦头烂额,从饿殍遍野便能猜出州府已是无粮可供,此时若再兴师出境,万一不能速胜,就如同一根柴木两头烧——燃的更快,万一军队乏粮,到时……想想还是别让武敖冒这个险的好。

    “姐姐,大丈夫要有出息,定要从军,一辈子窝在家里,哪能成大事!”

    这是我第一次听到这种反驳,当然不可能是最后一次,我一时找不到言辞来劝他,因为我不是大丈夫,不明白他怎么想的,更不懂他的激情从何而来,师尊的教导向来都是劝人置身事外,从就习惯了用外人的角度来评判眼前的事,也许我还漏掉了些什么……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duge.com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