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一章、崇祯帝朝堂大怒,闻捷报大加赏赐(第1/2页)  明末大厦倾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洛阳失守和福王被杀的消息是在二月中旬到了北京的。消息之所以迟,是因为洛阳已经没有地方官向朝廷飞奏,而是住在开封的封疆大吏得到确实消息之后,然后向北京发出十万火急的塘报和奏本。洛阳的事,几天来北京朝野已经有些传闻,但是谁也不肯相信,认为是不可能的。在李自成破洛阳之前,住在北京的人们心中只有个张献忠,知道李自成名字的人很少,原来知道他的人也几乎把他忘了。而当李自成破洛阳和杀福王的消息正式报到北京,才真像是晴天霹雳,使大家猛一震惊。从此以后的十来天内,不论是在大小衙门,王侯、贵戚邸宅,茶馆酒肆,街巷细民,洛阳事成了中心话题。

    而此时崇祯皇帝已经大怒下旨,处死河南总兵王绍禹,逮捕河南巡抚李风仙。不久之后,襄阳的消息传来,张献忠奇袭襄阳被范潇力挽狂澜,斩杀张献忠多位大将,看着自己提拔的少年第一次出击便大捷,多少冲散了崇祯帝因为洛阳失陷而产生的愤怒。

    “襄、洛据天下形胜之地,而襄阳位居上游,对东南有高屋建瓴之势。宪王为仁宗爱子,徙封于襄,作国家上游屏藩,颇有深意。襄阳失陷,陪京必为震动!幸得范潇力挽狂澜,几乎一己之力挽救东南局势,此功甚大,当重赏之!”崇祯打定主意要重赏范潇。但同时也对杨嗣昌有些懊恼,他率大军围剿,竟犯下如此大错,险些酿成大祸。

    崇祯帝也正在焦急地盼望杨嗣昌的消息,忽然接到万元吉的飞奏,说杨嗣昌于襄阳病故,敕书、印、剑均已妥封,暂存襄阳府库中。杨嗣昌是崇祯帝力排众议,视为心膂的人,一直极为信赖。收到杨嗣昌死讯后,崇祯帝泪流满面,想起来前年九月在平台为杨嗣昌赐宴饯行,历历如在目前。那时候杨嗣昌曾说如剿贼不成,必将“继之以死”的话,余音犹在他的耳边,不想成真。

    在杨嗣昌的死讯到达北京之前,已经有一些朝臣上本弹劾他的罪款,多不实事求是,崇祯都不理会。杨嗣昌死的消息传到北京以后,朝臣中攻击杨嗣昌的人更多了,弹劾的奏本不断地递进宫中。许多朝臣一见这道上谕,越发对杨嗣昌猛烈攻击,说话更不实事求是,甚至有人请求将杨嗣昌剖棺戮尸。崇祯看了这些奏疏,反而同情杨嗣昌。他最恨朝廷上门户之争,党同伐异,没有是非,这种情况如今在弹劾杨嗣昌的一阵风中又有了充分表现。他很生气,命太监传谕六部、九卿、科、道等官速来乾清宫中。

    崇祯在乾清宫中,冷眼看着六部、九卿、科、道等官分批在宝座前三尺外行了常朝礼,分班站定以后,才慢慢地说:

    “朕今日召你们来,是要说一说故辅臣杨嗣昌的事。在他生前,有许多朝臣攻击他,可是没有一个人能为朕出一良谋,献一善策,更无人能代朕出京督师。杨嗣昌死后,攻击更烈,都不能设身处地为杨嗣昌想想。”他忍不住用鼻孔冷笑一声,怒气冲冲地接着说,“杨嗣昌系朕特简,用兵不效,朕自鉴裁。何况杨嗣昌尚有才可取,朕所素知。你们各官见朕有议罪之旨,大肆排击,纷坛不已,殊少平心之论。姑不深究,各疏留中,谕尔等知之!下去吧!”

    众官见皇帝震怒,个个股栗,没人敢说二话,只好叩头辞出。他们刚刚走下丹墀,崇祯又命太监将几位阁臣叫回。阁臣们心中七上八下,重新行礼,俯伏地上,等候斥责。崇祯说道:

    “先生们起来!”

    阁臣们叩头起身,偷看崇祯,但见他神情愁惨,目有泪光。默然片刻,崇祯叹口气,下旨命丁启睿接任督师。他心中明白,丁启睿是个庸才,不能同杨嗣昌相比。但是他遍观朝中大臣,再也找不出可以代他督师的人。

    “关于范潇的功劳,议的怎么样了。”

    此时的内阁辅范复粹,颤巍巍地回禀道:“回皇上,范将军斩杀张献忠多名大将,是大功一件,而救藩之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