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章 有船(第1/2页)  元青瓷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听到这个消息,刘一凡马上放下手中的事,赶到大同。由于烧刀子酒的热销,刘一凡早在大同府购置了一处店铺作为酒的销售及商队运货周转处。据商队管事说胶州有一处港口名为,密州板桥镇港口,那有船厂,原为北宋市舶司,后来金国在此设立榷场,为港口中转点。现为蒙古人占据。不过现状很不好。

    胶州那不就是后世的山东青岛吗,一处良港啊。不好不要紧,只要有港口,对于刘一凡来说这都不是问题。说干就干,刘一凡又带领商队,起运一批酒,直奔密州板桥镇而去。

    一路奔波,十几天后到达了板桥镇,到这一看,果然就像商队管理所说,这确实有港口,不过历经北宋的繁华后,此时已萧条无比,后经辽、金,蒙古人来后,蒙古人对金国女真人极其仇恨,金国经营的港口被摧毁严重。而此时的蒙古人很重视骑射,对海运船舶很不感冒,原榷场女真人被杀的杀,流放的流放,现在只余数不多的汉人在此潦倒经营,只余几条小渔船打鱼为生。

    几番周折后,刘一凡来到了胶西县城十里外一处吴家村的沿海小村,据说这有处船厂。昊家村村不大,百八十口人,大部分人以捕鱼为生。由于位置颇偏,人丁稀少。蒙古人也末在此设立村社,现在为一汉人船老大吴老头为社长,管理村事务。

    见到吴老大时,他正在一旧屋喝着酒,看年纪也就五十多岁不过黑红的脸上,满脸风霜之色。看看吴老大的穿着,麻布衣服上还有几处补丁,下酒的小菜不过半条咸鱼,看来生活很拮据。刘一凡上前抱拳道,这位老丈人(注:此时丈人为对长者尊称,非岳父),小可有礼了,吴老大头也没抬,继续喝着酒,刘一凡见状,回身从手下伙计包里拿出一小坛烧刀子,恭敬地放在吴老大桌上,这是小可酿制的酒,请尝尝。

    吴老大,低头闻了闻,面色微变,抬手去掉泥封,倒入碗中,喝了一口,吸了一口气,脸色更红了。这酒。。。吴老大抬起头来,莫不是现在名气甚大的烧刀子酒?刘一凡见状,笑笑道,正是烧刀子,小可做的生意正是此酒。吴老大,吧吧嘴,又小心了喝了一口,此酒太贵了,不知小哥找我所为何事。不知可有船,大船,小可现在需用大船。刘一凡见打开了话题连忙说道。没了,早就没了。蒙古人来后,大船毁的毁,烧的烧,没大船了。只有几条小舢板了,吴老大叹口气道。

    不知可能造大船?小可生意渐大,急需大船贩运。多大?吴老大抬头问到。几百料的船也行,上千料的船更好。能跨海行驶的。刘一凡道。这个,吴老大又仔细打量了一下刘一凡,见他身穿的衣服绸料上佳,看着身价不菲。造是能造,不过大船造价很贵,又耗时彼长。不知小哥身家如何?

    刘一凡听到能造大船,欣喜之色溢于言表,若是造载几百人大船,所用几何,耗时多长?几百人?那得几千料大船,可是很大一笔银啊,多少?估计几千两是有的。而且你还得雇佣船老大、水手,费用不菲啊。造船木料,之前倒是有剩余,不过这雇工,用料,所需漆,胶。。。刘一凡见状,向后招招手,两个伙计从马车上吃力的抬下一铁箱,放在旧屋地上,刘一凡随手打开箱盖,一道金银之光映入吴老大的眼中,满箱的金银,这得有多少,吴老大头次见到这么多的银子。手哆嗦着拿起一锭白银,很沉,十两一个的上好纹银。刘一凡见状,问到造一艘几千料航海用船够吗?够了,够了。吴老大言语已不清了。这么多银子,这一辈子也没见过。刘一凡啪一声,合上了箱盖,对吴老大说道,我会在这留下管事和伙计,全力配合你,尽快造好大船,我急用。所需要材料,用工什么的,拜托你了。

    吴老大也回过神来,细细盘算了一下,造船木料有余,不过人手不足,得从周边雇人,价钱就会高些,时间大概半年多吧。太慢了,三个月能造出来吗?那就得多雇人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