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三章 清凉山(第1/1页)  元青瓷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就在刘一凡十里香酒坊日渐昌盛,日进斗金的时候,蒙元帝国也进入了风云际变的年代,1260年,在蒙哥大汗死后,蒙哥的幼弟阿里不哥,与拖雷第二子忽必烈为争汗位,相争进入时期。开春忽必烈率轻骑返回燕京。三月一日,忽必烈在开平称汗,并在五月五日召开的忽邻勒台上被选举为大汗,三月,阿里不哥也在和林城西的按坦河即位。双方都开始了对蒙古国的势力的争夺,阿里不哥得到了斡罗斯的钦察汗国和中亚的察合台汗国两个汗国的支持。而西征的旭烈兀则站到了忽必烈一边。

    当在怀县任职斡脱副管的帖暖把这个消息传给刘一凡时,刘一凡敏锐地感觉到,机会来了,一直没有机会向采矿炼铁伸手的时机到了。靠着旭烈兀的西风,作为曾经旭烈兀西征挥下的功臣帖暖终于有机会再进一步,刘一凡称忽必烈初立汗位,新改治下官制之机,重金一万余银,从洞冶总管府(掌管金、铁冶等事宜。)给帖暖捐得副使一职。下拨冶户(元代诸色户计之一,以炼铁为业的人户。)七百六十余户于大同县西(今怀仁)清凉山铁矿,负责采矿炼铁事宜。(蒙元时期对汉人铁器管理非常严格,史上常有说汉人和南人每20户编为一甲,由蒙古人或者色目人担任甲长进行管理,一甲20户只能有一把菜刀,各家共用。)刘一凡作为汉人肯定不行,帖暖色目人正合适。

    清凉山即赫赫有名五台山,佛经载记为文殊菩萨应化道场。忽必烈与阿不里哥战争在即,对铁器需求大增,所以对迁户进行得很快,刘一凡和帖暖带领着分配下来的七百余户冶户入驻清凉山铁矿,到矿区一看刘一凡大失所望,此矿点还是金国时期留下的,金国被蒙古国灭后,蒙古人对采矿炼铁技术并不在行,并且占领初期对勇于反抗的残余势力进行了残酷的屠杀,此矿点一度被废弃,后虽零零散散进行了恢复生产,但时断时续,始终产量无几,所以帖暖能顺利的拿到此处。

    安排了迁户就近住下后,帖暖和刘一凡详细查探了矿洞,铁矿石属褐铁矿,品位还不错,采矿难度不大,不过战争和缺乏管理,采矿设施破败不堪,采矿用镐更是丢失严重。但这对刘一凡来说都是小问题,能拥有自己掌握的矿点和人力资源才是主要的,其它的不重要。随着刘一凡穿越到这个时代几年时间后,刘一凡开始在这个时代站住了脚,拥有了一定量的资金,对于未来,刘一凡开始有了更深方面的考量。

    第二天,刘一凡对迁户进行了分配,这些被强制迁来的冶户都是蒙古人占领地中的有技能的汉人,刘一凡对他们谈不上亲近,也说不上陌生,只是一群目光麻木,能活着就行。蒙古人刀锋下能生存下来的也不容易。老弱妇幼进行做饭,洗补,砍柴类较轻松的工作,身体强壮一些的,分为两班,一班采矿,一班运煤和维修原来留下的炼铁炉。这个时代采矿全靠人力,运矿也是如此,效率低下,一天下来,一百多号人也就两三吨原矿石,如果粗炼成铁能剩下几百斤就不错。对这刘一凡也是无语,见惯了后世大工业生产,看不了这样原始的劳作。而冶户们的伙食更是差,由于官营铁矿,所以蒙古人下一部分粮食,无非就是黍、稷、荞麦、蜀黍这样的便宜粮食作物,吃的就是它们混合做成的饼,粗粝难以下口,和刘一凡西征时吃的差不多,不过劳作一天的冶户们吃的很香。

    这样下去不行啊,营养跟不上去,采矿效率也低。这样不说下达的年生产铁量任务完不成,想通过铁矿发展也没指望,得想办法改变这状况,刘一凡开始回忆起前世的情景。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duge.com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