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章 拜寿(第1/3页)  燕惠英雄传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噼里啪啦……崆峒山上由下及上的鞭炮声,接连不断,震耳欲聋,响彻云霄。

    这天是7月15日,是农历中元节,是报本反始,崇拜先祖之日。可这鞭炮声并非为此而出。

    崆峒山地处平凉,绵延两百里。上古神仙广成子创派于此,是为崆峒派。数百年来,崆峒派兼容并包儒释道三家文化,自创一派武功,一传八门,即飞龙门、追魂门、夺命门、醉门、神拳门、花架门、奇兵门和玄空太极门。

    崆峒武术兴盛于唐,传至宋元明,而今在掌派人黄衫客飞云子的手中,发扬光大,可与武林翘楚少林、武当、昆仑、峨眉四大门派相提并论。

    这鞭炮声正是为了飞云子七十大寿而放。各大门派陆续派人赶来祝寿。名为祝寿,实则也为武林众生谋求一条出路。因为两日后,朱棣就要称帝改号。

    “啪”说书人将抚尺砸在案上,“那燕王入城,差点被铁公设计擒拿,气得吹胡子瞪眼,反过身来便用几门大炮轰击城墙。那炮声如雷一般,轰隆隆…轰隆隆…落下一炮,就在城墙上炸开一片。铁公一想,这可不是办法,该怎么办呢?他急得抓耳挠腮,哎……有了。他找来高皇帝的画像,还做了数不清的牌位,就摆在城墙上。这燕王再怎么着,也不能冲着自己父皇高皇帝开炮吧,燕王是气得鼻青脸肿……”众人哄笑不止。

    数派武林人士在崆峒山下的酒肆,吃着酒,听着评书,歇息一阵,准备上山。

    “这老朱家内斗,跟我们武林有什么关系?”一个穿着黑白相间道袍的年轻人问。

    “你不知道,当初燕王攻入金陵,建文帝不知所踪。内侍报上来的尸身只是烧焦的骨头无法辨认。有人说,建文帝化作僧人模样,藏身于少林。”答话的人年龄稍长,留着一撇胡子。俩人像是师兄弟,分坐一张桌子左右,居中坐着一位老者,鹤发童颜,飘飘似仙人一般。

    “这与我等何干?何以飞云子亲笔手书,……什么同乐之余,思忖武林或有覆亡之险……”

    “这还不明白?建文帝藏身少林,少林是什么地方?天下武林之魁首,难道建文帝就没有一点想借助他的力量,谋求复立之意吗?就算没有,燕王不担心他有吗?一旦建文帝有异动,或者哪怕仅是主上多疑,天下武林是必为朝廷所虑,况且,我等练武之人,向来就为朝廷所忌惮,如此久之,难免不会打击报复,轻则门派难以广大,日渐衰微,重则罗列罪名,围剿打杀,让你永远销声匿迹。”

    两人侃侃而谈,老者闭目养神,岿然不动,仿佛没听见一样。

    “我青城一派,名列天下九大门派,有弟子数千,个个能以一敌十,或以一敌百,怎会怕朝廷那些鹰犬?”

    “师弟,这你就错了。朝廷动辄数十万大军,想灭掉一个门派那是轻而易举。而且行军布阵不同于单打独斗,我十人或可胜对方千人。但我千人是绝对胜不了对方十万人。”

    “倘若天下武林同心同德,共同对抗朝廷呢?”

    “你的想法是好的,可同一门中,尚有意见相左,人心难齐,而况天下乎?”

    “玄成,玄修,我青城派讲究清静于内,心性清静无为,便生有为,心清静无功,便生有功。尔等如此胡思乱想,像个修心练武之人吗?”

    “是,师叔祖。”

    “哎呦,崆峒派好大面子,竟然让青城派天字辈段道长来与他贺寿。段道长,有礼了!今日蒙见,不枉我等鼠辈,跋山涉水一番。”一位素装大汉满脸堆笑。

    老者还礼,“这位侠士,看装束,像是点苍派弟子,恕我冒昧,坐井于青城山上,不识英雄,未请教?”

    “段道长不必如此,家师柳一剑曾与道长有过数面之缘”

    “原来是柳老英雄高足,昔年少林换艺,在剑术上还请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