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68章 赴欧洲培训人选(第1/2页)  撼世冷电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落叶萧萧的深秋,绿荫稀疏,色调转暗,天空像是蒙上了一层烟灰,老是灰蒙蒙的。冷风夹着细雨,带来了寒冬的消息。

    特冷厂东头的两线厂房是国庆后动工兴建的,现在已经盖好了一层,建筑公司的工人们正在加紧盖第二层;工地上声音嘈杂,一片繁忙。康茂廷几乎每天都要带着基建处的技术人员来工地,监督检查,解决相关问题。

    两线厂房的正式名称叫做“低温工程楼”,长方形,南北向,方向与特冷厂东西向的厂房垂直,两者间距不是很宽,显得有些拥挤。

    低温工程楼设计成三层,一楼是机加车间,二楼为装配车间,三楼是研发部,也就是技术人员办公室。建筑工期只有短短的十个月,明年八月份必须完工,为引进生产线和建设军标线夯实基础。由于院子里没有多余的空地,建筑公司把工人的工棚搭在了球场旁边的那排平房,也就是特冷厂的冲压件仓库上面,用彩钢夹芯板盖了一溜简易的房间,两头设楼梯供人上下,作为工人的临时宿舍及工地办公室。这排屋顶上的房子虽然引得有水管,但却没有厕所;好在球场西南角有一座十几年前盖特冷厂厂房的建筑队遗留下来的公厕,刚好解决了工人们的如厕问题。

    两线的基建工作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赴欧洲培训的人选也已确定下来。黄汉麟和勤自励最先将文珪博士和章小青定下来,在遴选另外两人时费了一点脑筋。按规定出国培训的四人当中必须有一名负责机械加工的工艺人员,但八室池恒手下那几个搞军品工艺的人,要么年轻太大,要么技术太差,汉麟和勤自励都看不上,思来想去没个结果,还是高远向他俩推荐了一个人,特冷厂的技术副厂长曹彬。曹彬在特冷厂干了十几年工艺,技术能力强,人又年轻,堪称80所工艺人才的后起之秀。汉麟和勤自励自然同意。最后定下来的四人便是文珪博士、章小青、曹彬和二室今年新分来的一个学斯特林的小伙子。黄汉麟又安排情报室的英文翻译给他们四人办了一个为期两个月的口语速成班,以加强他们的会话能力。所里其他对口语感兴趣的大也可以免费参加。

    赴欧洲培训的时间为100天,每天补助145欧元。正如黄汉麟副所长所承诺的那样,博士和章小青被确定为出国培训的主要人员,他们俩倍受鼓舞,精神格外振奋,干活比以前积极多了。两人尽管参加了口语速成班,但可靠性攻关的设计工作却在明显加快。他俩向黄汉麟保证,出国前把设计工作完成一半,出国回来再花两、三个月时间完成另一半。汉麟对这一进度表示满意,鼓励他们多查阅一些外文资料、多进行一些理论计算,考虑周全、稳打稳扎,把斯特林制冷机可靠性设计做得更细致、更完美,争取一次成功。

    十一月下旬的一天,窗外细雨霏霏,天气很冷,可八室的实验室里却是一番火热景象。十台方方正正的压缩机一字排开,十台膨胀机像仪仗队的士兵一样挺拔地直立在压缩机旁。联机试验已经连续进行了三昼夜,膨胀机发出“冲、冲、冲”的排气声,声音很响,节奏感也很强烈,有如迪斯科音乐的鼓点,听得人直想摇身而舞。

    “低温测试装置”的装配工作十月份就完成了。国庆节七天长假,池恒他们只休息了两天,其余五天都是在实验室里度过的。节后上班,离发货只剩下不到两个月了,民品组的每一个人都像一台开足马力的机器,开始满负荷运转。功夫不负有心人,十月中旬,十台压缩机组装完毕;十月下旬,十台膨胀机直挺挺地立在了实验台上。此后,又是十几天反反复复、不厌其烦地调试,截止十一月中旬,十套低温测试装置的温度全部降到了10k以下,降温时间也完全符合客户要求。

    现在进行的连续开机试验是可靠性试验。合同要求是72小时无故障运行,机子已经开了三天三夜,没有出现任何问题,完全满足了这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