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章,赵家的身世(第1/2页)  我的三分之二人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老赵头儿在我刚进这个家门不久的时候,一边锄着地,一边看着前院儿范三弦儿家运气:“咱家早晚也要盖几间像样的房子,比他们家的还要高!”。公公是个言出必行的人,他一直在为盖房子而努力,捡了一溜儿十几米长的红砖垛,还有车石头。在这个镇的中心,我们家的土地面积是最大的,院墙杖子的四面,两面是人家儿;另外两面公公摆满了砖石,还在院子的前面盖了一溜儿煤棚子。老赵头儿每天起早贪黑的去车站捡煤,先是爬上车帮子,跳进车厢去扫煤,扫成堆装进篮子里拎下来倒在路基旁,攒多了用独轮车装上拉到路基下倒在地上,再攒成大堆儿用双轮车拉着运回家里的煤棚子里去……每天的收获是不少的,时间一长,那十几间煤棚子都是满满的。每天都会有人来买,公公老赵头儿就站在外面和人家讲价钱,再一个人过了戥子,钻进低矮的煤棚子里,把煤一锹一锹的铲出来装车。

    那些个年,公公老赵头儿就是这样一边工作,一边捡煤,把六个儿女拉扯大的。赵鹏是老五,下边还有一个妹妹梅在上高中。

    那年冬天,下头场青雪儿,天儿不咋冷,下完了就融化掉了。到了晚上又结成了冰,溜光溜光的地面上又落了一层雪,行人们都蹑着脚,不敢快走,车子也打滑儿。

    那天公公卖了十吨煤,都是自己铲出来,又自己装车的。他从不用家里人帮忙儿,公公说:从咱这个院子里走出去的,都要干干净净的做个有用的人!——一个没文化的老实人,用他一辈子的血汗养活了全家八口,终于在那个雪夜,倒在煤棚子里了。脑出血,两个时以后,邻居范三弦儿发现了他,招呼了茫然不知、依旧坐在屋里织毛衣的婆婆,然后又自告奋勇的用推土的独轮车把公公推到了医院。当天夜里公公就没气儿了,而第二天刚好是赵鹏的生日,从那以后,赵鹏就再也没提过过生日。

    当时大着肚子怀了五个月身孕的我,在似睡非睡的朦胧梦境里,接受了公公的嘱托:把没完成学业的姑子供上大学,把家里的担子挑起来!

    赵鹏上面还有个哥哥,三十好几了也没成个家,那些年尽干些风花雪月的事情被政府劳了改,没有姑娘愿意嫁给他。三个大姑姐都结婚了,只有这个老丫头梅还,上高三了,明年就要考大学。

    我一边奔走着张罗公公的丧事,一边暗暗的下决心:要把姑子供上这个大学!婆家人脑瓜儿聪明,考上是没问题的,问题是家里就赵鹏一个开工资的,自己大着肚子发廊开不了,劳改假释的大伯子哥没有一分钱的进项;二大姑姐一家三口总回家来蹭,再加上梅要住校念书要考大学;眼看着孩子几个月以后也要呱呱坠地,这日子要怎么样精打细算,才会过的好呢?

    老赵头儿刚来这个地方的时候,还是个毛头伙子,那是林业局刚建局的时候。上面要在这个深山老林里铺铁路,把林区的木材源源不断的输送给全国各地去,临时招了一批铁路工务段的工人。这第一批走进深山的人,大多来自偏远的农村,老赵头儿也一样。老家是宜兰一个草原和农村交界的地方,家里穷得叮当响,别说娶媳妇儿,就是吃饱饭都成问题。老赵头儿是家里的老大,回头看着几个大眼儿瞪眼儿、吸溜鼻涕的弟弟,一跺脚,抱着闯关东的心,怀揣着在东北扎下根、娶上媳妇儿盖上房,再把几个弟弟都带出去的宏伟梦想美好蓝图走了出来。在这个夏天瞎虻蚊子往死里盯人,冬天撒泡尿都会结冰的地方,就连老虎、狗熊、狼都能做邻居的地方,站了脚。

    一开始他们都住在工棚子里,连个电灯也没有。晚上一刮风,那大烟炮夹着雪溜子直往工棚子里灌,老赵头儿冻得滴哩哆嗦,牙巴骨直磕打。可是这里顿顿能吃饱大碴子饭、窝窝头儿,酸菜炖土豆子,还能月月按时开工资,这和老家比起来,俨然就是天堂!于是第二年秋天,老赵把没过门的媳妇儿苗青青带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