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六十三章 工业革命在琼州(第1/2页)  重生李岩之再续大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后,无论是资历还是身份,仅排在丁魁楚后面的杨廷麟顺理成章的成了大明的首辅,这时候,杨廷麟只有五十一岁。杨廷麟本人,在历史上就因为忠直而闻名,最后更是在赣州失守后跳水身亡,又经过傅冠的倾心教导,还有几年的施政经历,政治经验突飞猛进,本人又正处于年富力强的最佳年龄,注定会在大明朝堂落下浓重的一笔。

    杨廷麟还有几个重要的身份,注定了是此时大明首辅的最佳人选。首先,他曾经充讲官兼直经筵,当过太子的老师,朱慈烺原本就信任他;其次,他一直陪伴在傅冠身边学习,算是傅冠的学生,与李岩相处的也是很好。杨廷麟算得上是左右逢源,记住在这里,左右逢源是褒义词,因为此时的大明就需要这样的人来掌舵。

    就这样,杨廷麟开始了他在大明那漫长的八年首辅生涯。

    作为地方与朝廷的纽带,杨廷麟顺势成为大明首辅,也终于稳定了偏居一隅的大明朝堂。人说萧规曹随,在此时的大明,就是傅规杨随。对于傅冠之前制定的政策,杨廷麟大多予以保留,除了朱慈烺强烈反对的一些方面,比如增加了对报刊的审查制度,再次实行食盐专卖制度等等。这些细枝末节,实际上没有太大的意义。比如报纸审查,现在大多的报刊总部在琼州,想让李岩掐掉为自己发声的喉舌,那是不可能的。至于再次实行食盐专卖,有由于李岩在琼州的大规模晒盐技术的普及而渐渐变得难以为继。

    因为,李岩在竭尽所能的创造出一个近代化的工商业体系,在这个生产力极度强大的工商业体系面前,任何人都不能阻止它的步伐,尤其是当这工商业体系还有武力护航的时候。

    琼州的面积不大,只有3.54万平方公里,地势平坦可以用于耕作的土地只有二成左右,现在的人口已经超过九十万,由于工商业强大的吸纳人口的能力,预计在年底就会突破百万大关。还在不断增加。看起来似乎不多,甚至比不上大明一些大城市。但若是比较16世纪葡萄牙,就显得琼州的劣势也就没有那么明显。在16世纪,葡萄牙土地不过9.2万平方公里,一百多万人口,却与西班牙平分世界大洋,似乎,估计,可能,琼州也可以。

    李岩要打造的是一个新兴的工商业联合体,类似英法那样的工商业立国,而不是葡萄牙西班牙那样的空心帝国,从美洲运回金银,在国外消费,除了拉高国内的通货膨胀,让国民死于无谓的在外征战,别无好处。

    此时的琼州,已经具有了搞工业的先发优势,那就是领先瓦特一百多年制造出了成熟的蒸汽机这一开创性的动力装置。

    蒸汽机可以用来干许多事,比如经常见到的磨房,一般都是人力,条件好一点就是畜力,更好一点是水力。但人力、畜力有疲累的时候,水力有水位低运转不畅的时候,只有蒸汽机,只要不坏,就能连续运转,不分昼夜的工作。

    还有煤矿的牵引机、排水泵、炼钢厂鼓风机等等。但李岩最想要做的,却是将蒸汽机运用在纺织工业。

    人的一生,离不开衣食住行。食的方面,别的的地方不好说,但至少在琼州,人们是吃穿不愁的,不仅用农业解决温饱,还有工商业为大家改善生活状况。住的方面,由琼州官府为大家提供从廉租房、安置房乃至商品房等等不同的住宅给大家居住,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行的方面,李岩虽然打算制造出蒸汽机车也就是火车,但蒸汽机小型化还有一段路要走,至少在两三年内还不能展开。

    但是,在纺织工业的应用就要简单的多了。在历史上,英国人首先将蒸汽机应用的领域就是纺织工业。不仅是因为纺织工业在之前已经积累了许多技术,比如珍妮纺织机、卷轴纺纱机、走锭精纺机。尤其是走锭精纺机,是童工出身的塞缪尔·克隆普顿于1779年发明的。它结合“珍妮机”和水力纺纱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