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十二章 熟读三国的巴山(一)(第1/2页)  重生李岩之再续大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不一会,巴山率军赶到前营,与陈锦商议。

    巴山一向沉稳,听闻老爹战死自然难过,不过,他毕竟不是汉人,满人之前一向生活困苦,早死甚至夭折者不在少数,习惯了生死,且八旗兵能征善战,善泳者溺,战死者自然不会少。对于自己老爹的感情似乎也就那样,在陈锦的劝说下,还是冷静下来。沉思良久,“据逃回的士兵回报,此次进攻江宁的明军数量并不多,之所以获胜,无非是出其不意罢了。既如此,我们趁夜攻城,首先占领小安德门,以此为据点,休养生息,来日与明军决战。”

    陈锦点头。

    李岩也在考虑在何处防守的问题。自己的兵力不过两千左右,想要防守偌大的南京外城,那是不可能,甚至,连南京的内城,如果分散兵力,甚至都很难守住。既然如此,那就以皇城作为最后的防御目标吧。不过,李岩并不是单纯的被动防御,还是要做出主动防护的态势。

    清军自西而来,为了节省时间,最有可能的是经过安德门进入外城,再通过聚宝门进入内城。而进入内城后,为了夺回皇城,他们必须经过秦淮河上的几个桥梁。想到满清后期的七里桥之战,李岩心中有谱了。

    再说巴山统领的清军,小心翼翼的接近小安德门,却发现城门口黑漆漆、静悄悄,连个人影都没有,“难道明军也在摆空城计?我可不是司马懿。”巴山自诩熟读三国演义,已经是接近孔明般的智慧统帅,将明军的计谋看的一清二楚。不过,即使如此,还是安排陈锦的绿营兵探路。

    陈锦同样是谨慎之人,他仔细的观察了城门附近一群,却什么也没发现,想用脑子考虑一番,可惜没有蛛丝马迹,似乎也推算不出什么结果。

    想了好久,只把士兵们都搞得不耐烦了,纷纷请示应该怎么办?搞得陈锦也火了,“你们想死,我难道还阻拦么?”于是将叫的最欢快的那个倒霉蛋军官派了出去,让那小军官恨恨的只打自己嘴巴子,“我嘴贱个啥?陈副将一向足智多谋,他在犹豫说明前面真有可能有陷阱?”

    磨磨唧唧的又是一个多时辰,那小军官如同做贼般带着自己旳一队人马,蹑手蹑脚的接近城门口,却见城门上果然闪出士兵,对着下面一阵弓箭猛射,射倒了十几人。

    陈锦虽然失利,却面带得色,“你们看,敌人准备陷阱了吧?这就是不听本将言语的下场。”

    正说着,一个眼尖的士兵指着对面的旗帜,“副将,那似乎是大清的旗帜。”

    原来,对面是张大猷的残军。在经历了观音门、神策门一系列失利后,张大猷的士兵折损了不少,只有一路南逃,并收拢兵力,最后聚拢了一千余名士兵。张大猷一向胆小怕事,眼见得敌人火力强大,心想敌人实力想必不是自己这一千余老弱所能匹敌的,最佳方案还是与主力会合,他第一时间也想过满城。鞑子虽然主力不在,但是全民皆兵,即使老叟与少年,战斗力也很是不错,又有皇城在作为依托,说不定能够守住。

    因此,最后着急忙慌的向皇城跑去,却遇到李岩派出的骑兵。

    所谓将熊熊一窝,张大猷属下又是老弱居多,精兵都出城了,哪堪骑兵的追剿?一路南逃,就出了城。李岩的骑兵要参与攻打满城之战,自然只能放过这批逃兵。

    但是,张大猷毕竟担心失城之责,接连不断的打探城中情形。最后竟然发现,这所谓的明军在占领了满城并清除了全城的清军后,竟然又退缩了回去。见小安德门迟迟没有明军驻扎,心思活跃起来,“若我能悄悄的占领了这个城门,那也算不上丢失了江宁了吧?至少,我守住了城门。”至于大安德门,张大猷是不敢去的,毕竟那里是交通要道,谁知道城内明军会不会神经质的从那里经过。

    不成想,在此驻扎没多久,就遭遇了想要入城的清军,还误射了一番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