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1章 贩鱼苗(第1/2页)  重生农村奋斗妻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饭后,莫晓萱立刻理智地告辞。

    “丫头,刚才你说你是余江镇的?”莫晓萱换了鞋,若有所思地看着她,在她出门的一瞬间,追着问。

    “是啊!”难不成他有什么亲戚或者老朋友在余江?

    “走吧!我也正要去那里,我顺便带你回家。”连忙也换鞋。

    “叔叔,不麻烦你了,我还是自己骑车回家。”莫晓萱边说边掏钥匙出来开锁。

    “那又何必。”说着就把莫晓萱的自行车举着塞进自己的车里。

    莫晓萱只得上前帮忙,这才发现,的这辆车好像是改装过的,里面有一个大鱼缸,好像还附带有增氧设施,因为鱼缸里在咕噜咕噜地冒气泡。

    “叔叔,你是做水产买卖的吗?”莫晓萱也不是好奇,只是觉得两个人不熟,就顺便找个话题聊聊,以免路上尴尬。

    “也算是吧!你是余江镇人,村里应该有不少人捕鳗鱼苗吧?我就是收鳗鱼苗的。”

    原来他就是传说中的收鳗鱼苗的?莫晓萱不自觉侧头看了看他。

    前世九十年代村里许多人贩卖鳗鱼苗发了大财。据说是长江流域的鳗鱼品质比较好,但产量少,于是日本人就到长江流域收购大量的鳗鱼苗回去饲养,在日本市场高价销售。

    没想到现在才八八年,就已经有开始收购鳗鱼苗的了。

    记得九十年代的时候,附近的好多人都买了船,在长江里捕捞。脑子活一点的就上船收购,然后一级一级地倒,价格也越来越高。

    莫晓萱不知究竟是哪一级的,但看他入行这么早,应该也算大腕级的了。

    “我家住在靠近镇上,我们那里许多人都在镇上的工厂上班,没有多少人在捕捞鳗鱼。靠近江边的人做这行的才多。”莫晓萱记得到九十年代后期,直至二十世纪零零年代,捕捞鳗鱼一直兴盛不衰。到后来资源几近枯竭,而且捕捞鳗鱼的船只占满了航道,影响了水路通行,国家在许多部门的建议和呼吁下,才开始发布禁鱼令。

    所以眼下,至少还可以吃十几年这行饭。

    不知在想什么,点点头,也不再回话。

    “丫头,先送你回家还是跟我去码头上转转?”到了一个交叉口,转头问莫晓萱。

    莫晓萱知道他有心先去码头转转,做生意的人吃的就是商机的饭,大过年的他完全可以在家里打打牌,玩玩麻将,之所以到这江边来吹冷风,还不就是想做早起的鸟儿。

    所以莫晓萱很乖巧地说:“正好,我想去看看怎么捞鱼的,还没见过呢!”

    “好,只是你要晚一点回家了。”随即打转方向,开往码头。

    “没事。”回家也是看书,至少正月十五之前,点心店都不会开业的,甚至整个正月生意都不会好,因为家家都有余粮呢。

    莫晓萱给自己的假日也就这一两天,这个寒假不准备走亲访友串门,但家里免不了会有亲戚来访,这些个日子肯定不能安心看书。

    虽说莫晓萱家距江边不足两公里,但从到大,也就仅仅到过江边一次,那时候的江边都是芦苇。

    但到达港口码头的时候,莫晓萱被眼前的一幕震惊了,没想到距离家也就两公里不到的江边,竟然是另一番天地。江面上,捕鳗鱼苗船星罗棋布。一点也看不出新年的迹象,港口四处,忙忙碌碌,桅樯林立,一队队捕捞船衔尾相接。

    真的是又一番天地。

    莫晓萱想起村里人,现在大都是在悠闲地打牌,唠嗑,各种娱乐,而面前的这些人却已经忘记今夕是何年。

    难怪有的人第一桶金积累得那么迅速,不只是运气,是他们在别人看不到的地方,已经有了足够的付出。

    身影一出现,就有从四面八方赶来的鱼贩子涌了过来,拉着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