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十八章 战事之后(第1/2页)  蜀汉战鬼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五十八章战事之后

    在取得战果的同时,汉军也是人困马乏,一时间无法东进。而在战略上,赵兴也不想继续将吴国逼入死路,这次进攻,汉军牵动全身,而魏国在失去南郡后,也将近十万大军开赴南郡,但在赵云的坚守下,直到赵兴拿下整个荆州,南郡也稳若磐石。南郡是位于长江以北,经略荆南的重要战略据点,正因为拿下了南郡,之后赵兴攻打荆南才会有所进展。

    不过这一切的前提,是魏国和吴国还没有做到真正的“同盟”。即魏军在这场战争中对汉军的压力,就算派再多的兵马也不过能再南郡做文章。因为没有南郡这个位居长江上游的战略要地,配合益州水师顺江而下,魏军连长江都渡不过去。

    但魏军之所以只能从荆州渡河,是因为扬州是孙权的老巢,只要孙权还想要当自己的吴王,他就不可能让魏军从扬州渡过长江,再西进对付汉军。魏军能从扬州渡江,对赵兴来说的确是件头疼事,所以他现在不想东进灭吴。

    在之前汉军攻下长安,取得雍凉后东吴态度的变化就能看出,东吴之前联合季汉,不过是利益上的一致。如果季汉和魏国实力相当,孙权绝对会倒向曹魏,因为关羽的仇摆在那,孙权知道投降季汉绝不会有好下场,所以狗急跳墙时,他必然会投魏而不是投汉。

    而如果赵兴现在就迈出灭吴的最后一步,曹魏只要是有点智慧的人,就会劝曹睿和季汉一起攻打已经危在旦夕的东吴,那样东吴就彻底没了生存的希望,而孙权也一定会在那时彻底倒向魏国。现在出兵灭吴,不过是给曹魏做嫁衣,在确定东吴和魏国会联手对付季汉时,让他们两个都独立自主,各自打些算盘才是最好的选择。

    荆州平定的消息传回了关中,季汉举国庆贺。对于季汉来说,荆南的意义不光是一块地盘,那是季汉的开国之君,汉王朝继光武帝刘秀第二个中兴之主的隆兴之地。要知道,没有赤壁之战分得的荆州,入蜀怎么会轮得到刘备?荆南在刘备手中被经略了十年有余,被东吴抢走了七年,如今又回到了季汉手里。更重要的是,荆南不再是“借”来的,当时的刘备,没有实力,为了发展,只能苦口婆心地区求孙权多借给自己一部分领地,但如今,季汉通过自己的实力抢回了荆州,这说明季汉已经今非昔比。

    季汉的百官有理由相信,未来的季汉不会作为一个割据政权被记载史册,而是作为大汉王朝第三个大一统的历史时期流传下去。

    不过高兴归高兴,后面的问题也是朝廷必须要考虑的。荆南和上庸,关中这些地方不同,并不是能靠一个要塞就能完全守住的地方。雍州有潼关渭水,汉中到上庸,易进难退,只要把守住高地,也算得上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而荆南不光要靠南郡的驻守防备北方的魏军,东边对东吴也并没有险要可守,必须要有一位将领驻守于此。

    这位镇守荆州的将领,要掌握重兵,不光要能在敌人两路夹击时保全自己,还要在季汉下次出兵时与关中配合,两面夹击魏国。他必然有着极高的威望,能镇服全军,又决不能孤傲,让手下背离他去投奔敌国,更要能肩负得起沉重的内政工作,让经历过战火,百废待兴的荆南恢复生产农业,为国家带来实质的效益。

    百官的意见几乎是统一的,如今朝中没有人比刚刚为季汉夺回荆州的首要功臣赵兴更适合担任荆州牧一职。赵兴年纪轻轻,才二十三四岁,论其功绩却能和张飞和赵云比肩。而后两者都已经年过花甲,能在战场上活跃已属不易,让他们在远离京师的荆州承担如此重任,得了重病,可是谁都不希望看到的。

    丞相诸葛亮也赞同让赵兴担任荆州牧,对于刘禅来说,他除了承认这个既成的事实也没有别的选项了。

    “好,朕现将交州四郡,荆南四郡和南郡合为荆州,封征东大将军为荆州牧,领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