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章 新官上任(第1/3页)  大明开荒团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李易抛出的这个考题不难,不过对于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纯粹读书人,那很难。手机端

    方素出身福建方家,方家曾经出过方孝孺,那是被称为“读书人种子”的人,章见识都高人一筹。燕王朱棣虽然号称屠方孝孺十族,也不过是号称,没有真做得那么绝。可是方家确实元气大伤,后来朱棣虽然赦免了各地一千三百多方家后人,还是有许多方家子弟绝了读书的念头。读书惹祸真的太可怕了。

    方素不是死读书的人,当然他作为方家后裔,对大明肯定也没什么衷心。所以成为第一批投入开荒团怀抱的读书人。

    方家从方孝孺后,几乎没有做高官的,这让他们接触了更多的民生。方素想了一会儿,慢慢道:“肉想长期保存,无外乎熏、腌两种。熏肉需要香料,香料贵黄金,成本太高,根本做不得。腌肉需要盐,成本也不低。”

    方素又思索一下,恍然大悟道:“啊,我明白了,本来盐贵得要命,可是现在辽东海禁放开,晒盐煮盐也放开了。辽东海盐价格低廉,正好腌制肉类。”

    方素越说越兴奋,头脑也变得灵活:“对了,那些牛皮羊皮,在大明都是做皮甲弓箭的重要军用物资,价格很高。我们可以处理了卖给他们。”

    李易道:“我们军队已经不用皮甲了,大明穷困潦倒,对外又无战事,估计也很快会放弃皮甲弓箭的制作,这可不是长久生意。”

    方素道:“河南河北山东山西有许多做皮衣的,不过那皮衣价格太贵,寻常百姓买不起。不能形成购买力,销量总归是有限。皮衣防风,还有一定防弹作用,我可不可以找李胜信和李胜义等几位军长,让他们军购?如果打开这个市场,那草原人是最富裕的一个民族。”

    李易笑道:“能不能打开军购市场,得看皮衣是不是物美价廉。不过你能想到这一节,暴富做不到,温饱已经没问题了。”

    方素激动道:“看来让草原人致富并不难啊。不过这些草原民族放牧是好手,处理皮货的手艺可不咱们原百姓。那些做皮甲弓弦的工匠,手艺才真了不起。对了,应该招募心灵手巧的汉民做这些活。草原人擅长放牧,继续放牧是了。”

    李易道:“说到现在,你还忘了草原人还可以有很重要的一项收入:羊毛。”

    方素道:“这个我知道,蒙古人编织的羊毛毡子毯子我见过,据说很费工,一块毯子价格贵得要命。”

    李易道:“那是因为手工编织,成本太高。只要联系海纺织厂,让他们在这里建立一个毛纺厂,那可赚大了。估计周长兴看到这里的商机会乐晕头。你要记住,编织精美羊毛毯子,是出口创汇。。。。。。哦,是我们以后向西方卖的最重要货物之一,要当做第一等大事来抓。”

    羊毛地毯,是后世也是奢侈品行列,而且颇受欢迎。在这个时代,如果能批量问世适当降低成本,那是产家庭的必备生活用品了。

    方素高兴道:“原来我觉得让草原人吃饱穿暖有多难,经过老师您一指点,好像不过是翻手之间。”

    李易道:“知易行难,哪有那么容易啊。想做生意,第一要讲究人脉。这要求这个地区管理者能和军方说得话,能和海说得话,能和王蹇这些省长说得话。为什么我属意你来做这个事?是因为你有军方背景,又在海城主府工作过很久,各方人脉你都有。明白了?”

    方素高兴得有些过头,笑道:“最重要的人脉还是老师您啊,我可以拉大旗作虎皮,这才是无往而不利的法宝。”

    李易摇头道:“错了!你要记住:互惠互利才是法宝。要让别人看到商机,看到好处,这才能愿意和你合作。不然如你们著书立说那个词‘言而无其行不远’,明白了?”

    方素立正敬礼道:“谨受教!”

    李易挥挥手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