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39-情报(第1/2页)  新唐盛世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一夜无话

    第二天一大早,生物钟唤醒了李恪以及五千士兵们,简单收拾一番,解决一下早饭,李恪让士兵们全部到校场集合。庆幸的是,虽然伊吾城不大,但是校场规模还算可以,毕竟作为边疆的一个重要要塞,肯定常年陈兵于此,当然,如今边塞贼患四起,先前的守兵很大一部分被安排到了周遭的一些百姓聚集地方巡逻,以防敌人侵袭。因而校场就空了下来。当然不要以为兵力都调走了,伊吾城一旦被攻就危险了,要知道伊吾城作为要塞,城池防御能力不可能太低,光看那些高耸的城墙就明白了,而且城里也有不少的守卫,靠着这些力量,即使城池被包围了,那么也能坚守数日,如此完全有足够的时间让分散在周围的兵力再次集中回来救援。古人的智慧可不能小觑。

    不过由于伊吾城的校场再怎么也无法和安陆县的相提并论,缺乏了训练设备,因此李恪没办法让他们做常规训练,至于停下来休息更不可能,一旦训练停下很可能造成士兵退化,这比什么都要严重。因此,李恪只能因地制宜,让王玄策和卫陵安排一下,根据情况做一些能完成的常规训练,不过项目减少了,所以训练量需要加大一些。没办法,暂时只能先这样了。好在士兵们也训练习惯了,没人抱怨什么。

    今天,李恪就不打算跟着训练了,因为今天还有事情需要去完成,交代好王玄策和卫陵两人,李恪转身回到了屋子。

    李恪拿出昨天提取好的信息,对照着原本的资料,进行一番比对查看。足足花了半个多时辰,李恪才看完资料,对于伊吾城和高昌国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伊吾城不大,不过周围的百姓聚集地原本还不少,密密麻麻的足有近百个。不过那也只是原本,这些年来因为西突厥的劫掠,很多原本的百姓聚集地已经被洗劫一空了,现在都是一片荒芜,幸存者也全部搬离了。

    由于贞观年间还算唐初,对于刚刚经历朝代更迭的大唐来说,贞观时期很大一部分的时间都是在休养生息的阶段,加上因为局部内耗和周边国家的摩擦,最重要的是当初灭掉东突厥的原因,国力消耗不小。因此对于边疆一些小打小闹,大唐已经无力去顾忌了。这也导致一些边疆小国越发的肆无忌惮。特别是高昌国尤甚。不然按照历史原来的步伐,高昌国也不会在贞观十四年就被灭掉了。

    不过再怎么说现在还是贞观十三年,所以高昌国的嚣张气焰还在,越发猖獗的劫掠,导致大唐边疆每年单单要应对的高昌国劫掠就有十数次。平均下来不到一个月一次。距离上一次已经过去了近半个月了,这样算起来,按照高昌国的尿性,估计距离下次大概只有不足十天了,而且伊吾城周遭依旧还有数十个小聚集地,完全不清楚高昌国下一个目标是哪一个。不要以为高昌国经常劫掠,伊吾城周围的那些聚集地百姓就愿意因此搬离,人总是有侥幸的心理,更何况对于古人来说更加注重落叶归根。对于生活了一辈子的地方,很多人宁死也不愿搬离,这也导致了高昌国有洗劫的机会。

    现在李恪要做的就是逐一分析下一个洗劫目标,不过这个难度有些大,因为分析过去以往的洗劫情况,他们洗劫都没有任何的规律性,随机洗劫。如今只能按照简易程度进行分析了。不然不可能把李恪的兵力分散到各个聚集地去进行探查,毕竟一次洗劫的敌兵就是几千人,李恪也才五千兵力,分散到数十个聚集地可能一个地方就不到百人,这样一旦打起来李恪太吃亏了,至于让别的地方赶来救援就不太实际了,因为聚集地一般都比较分散,加上通讯的落后,即使最近的地方赶来都要不短的时间,到了之后基本上战斗就结束了。倒不是李恪的士兵百来人打不过高昌国的数千人,只要安排得当,还是完全有机会的,但是要考虑到士兵的伤亡,这对于李恪来说完全得不偿失的,毕竟李恪的这些士兵可都是他的宝贝疙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