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百二十一章:南越武帝墓的传说(第1/3页)  X部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一枚高18厘米,宽3厘米方形龙纽金印,印面阴刻“武帝行玺”字样,小篆体,书体工整,刚健有力,钮作一龙蜷曲状,龙首尾及两足分置四角上,似腾飞疾走。印面槽沟内遗留有暗红色印泥,系长期使用所致。

    也难怪枭凤和石猴儿吃惊,同样造型的一枚金印被当做国宝珍藏在广州市南越王墓博物馆,是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只是那枚金印上篆刻的是“文帝行玺”,它的主人是南越国的第二代国王赵昧,于公元前137年继位,自称“文帝”。

    南越国的第一代国王,就是在历史上极富传奇色彩的南越武帝赵佗,他活了103岁,是世界上最长寿的帝王。建立的南越国疆域包括广东、广西、福建、海南、越南大部及缅甸部分地区。

    秦汉时期实行厚葬,大名鼎鼎的秦皇陵就是其中的代表。但比秦皇陵更让考古专家神往的,就是南越武帝赵佗的陵墓。他执政七十多年,搜罗的奇珍异宝不计其数,并在史书中有明确记载,这些宝贝都成了赵佗的随葬品。

    赵佗生性机敏,临终前到处故布疑冢(在这一点上,就是后来的曹操也不能望其项背),2000多年来,无数人垂涎丰厚的随葬品。三国时孙权甚至派出数万军队去寻找发掘,但赵佗墓的确切位置一直没有被找到(石家庄的赵佗墓只是衣冠冢)。

    今天赵佗执政时使用的金印突然出现在缅北野人山中,即使枭凤和石猴儿对那段历史不甚了解,面对这枚“武王行玺”的金印,他们也清楚,赵佗墓被人发现了,如果被盗掘的文物走私出境,给国家造成的损失,丝毫不亚于当年敦煌莫高窟藏经洞被盗事件。

    枭凤和石猴儿小心翼翼的把“武帝行玺”的金印收起来。又打开了第二个木箱,这里面被层层包裹的依然是一枚刻有“汉南越武王”字样的印玺,羊脂白玉制成,比刚才发现的金印略小,却符合汉朝皇帝印印面“方寸二”的规制。

    枭凤和石猴儿搞不清同一个人为何会有两枚不同的印玺,却也知道这枚玉玺非同凡响,又妥善的收藏起来。两个人正要打开第三个箱子,仓库的灯突然亮了,接着就有大门打开的声音。

    枭凤和石猴儿草草的把木箱伪装成原状,就近的躲了起来,他们的眼睛紧盯着那些木箱。好在刚进来的人并非昨夜那些开叉车的装卸工,他们手持发货单,按照上面指定的品种、数量,一一把货物用叉车送出库房,根本没人注意到这些木箱的存在。

    仓库里上午出货,下午盘点,直到傍晚时分,仓库里才重新安静下来。

    枭凤和石猴儿不禁对走私文物的文物贩子们心生敬佩,木箱中每一件宝贝都可以称得上价值连城,但他们却公然把这些箱子隐藏在人流密集的仓库中,实在是深韵危险的地方最安全之道。

    这批珍贵的文物既然进了的自由城,一时半会儿也难以脱手,现在的文物贩子都是半个文物鉴定专家,一件文物的真伪和价值,他们只要看上一眼,就能判断个八九不离十。这批装在木箱中的文物,其价值不言而喻,寻常收藏家根本没有实力购买。

    想通了这个利害关系,枭凤和石猴儿也就释然了,两个人暗下决心,无论是谁打这批文物的主意,就给他来个釜底抽薪,把前来购买文物的人除掉。

    仓库里有完善的通风设备,虽然在常人看来,这些通风口的高度难以企及,但对枭凤和石猴儿来说,这根本不是问题。枭凤钻进排风道,三下五除二就把飞快转动的排风扇拆卸调,然后和石猴儿通过排风道,顺利的出了仓库。

    外面一片黑暗,稍微有点声响,就会造成巨大的回音。一辆运送粮食的卡车正缓缓从他们脚下驶过,枭凤和石猴儿人不知鬼不觉的跳到装满大米的编织袋上,跟随着卡车出了这个面积庞大的溶洞。

    卡车在经过洞口大门滑动的铁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