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84章 建奴又来了一(第1/3页)  群穿明末记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ps:,,“”,给《群穿明末记》更多支持!

    话说:黄台吉这一道走的相当顺畅,直至喜峰口时、都没碰上“挡道”的明军!当然啦、喜峰口的“攻城战”是无法避免地。但和两年前不同,此次并非分兵数路;而是将所有兵力集中在一起、共同攻打喜峰口。!!!

    而且、这时间上还很凑巧;不论是叛军与澳洲人的初次交锋,还是他黄台吉的攻城战,都是在同一天进行的。!!!……

    喜峰口城外、黄台吉也摒弃了以往的战法;直接用青铜跑、轰炸其明军的守城重炮。同时、那群包衣炮灰们也借着炮火的掩护,以龟壳阵形式开始攻城了。!!!……

    而明军嘛、此时则有一种无力感!试想一下、明军善用火器守城;可谁曾想、这么笨重的玩意儿也能进行“野、战”呀。而且两年前、这群建奴就来过这么一招;看来此战、已无胜算。!!!

    果不其然、一小时后,明军的重炮已被毁坏殆尽!连带着、其城墙也被轰塌了好几个缺口。!!!……

    能有这样的“成绩”、倒不是他建奴的火炮有多么的了得;事实上、由于相隔近千米,后金火炮的命中率仅为千分之五!然而、“旧伤”未愈,又添“新伤”;这新伤旧患叠加在一起、也就导致了这种结果。再加上、明末年间“贪、墨”成风;不论“军饷、奉银”、都会被瓜分掉一些,即便是赈灾粮饷也不会放过;更何谈、这种修城驻防的钱粮啊!换言之、偷工减料的“豆腐渣工程”,害死人啦。!!!……

    可就在摧毁完明军的重炮之后、这后金的火炮声却是戛然而止了!因为、长时间的炮击,早已使得每门火炮发热烫手;若还要勉强使用、必是炸膛的结果。!!!

    那么、下一步,是不是就没有火器助阵了呢?!!!

    有啊!不过、和那十几门青铜炮相比;这后面的火器、就显得不那么靠谱了!因为它们是一百余杆、“前装式、火门滑膛抬枪”。!!!……

    若按原有的历史轨迹,这玩意儿应出现在晚清年间;但在本时空、由于穿越众金胜坤的介入,致使后金、提前进入到了“火器时代”!也使得他黄太吉、不得不重视火器的发展!在他老黄看来:“既然能有火炮,那么、为什么不造火铳呢?”!于是在他一声号令之下、后金开始造火铳了。!!!

    然而、在金胜坤离开后;这后金的火器制作技术、已然是停滞不前了!而那些被掳回来的汉人工匠们,其火器的制作技术也不是很纯熟;即便造出来了一两杆火铳,也是会时常炸膛滴。况且、后金资源匮乏;老这么浪费铁料,他黄台吉也吃不消啊!留着这些铁料、多造些盔甲刀剑,不是更好么。于是乎、以节约为目的,就采取了“青铜造铳法”。!!!

    什么、青铜不够结实?没关系,咱在一杆枪上多套几层枪管,不就得了!反正、铜锡合金比铁要便宜;咱呢,也消耗得起。况且、这“泥笵铸炮”的成功率只有三成;而那些报废的废品残料、则正好可以回炉造成“青铜皮”,以为造枪管之用。!!!

    什么、射程太短了?没关系,咱加大口径、加长枪管,不就得了。一寸的口径不行,咱就将口径加大到一点三寸﹝略大于乒乓球的直径﹞;五尺的枪管短了点儿,那咱就将枪管加长到八尺﹝相当于、两点五六米﹞。!!!

    什么、枪管太长,螳臂太厚,不利于安装扳机和火绳?要那些玩意儿干嘛呀、怪累赘的!咱呐、直接造成火门枪不就成了。抬枪这玩意儿、一个人可玩儿不转,怎么着也得要两个人配合着来吧!一个人在前负责当“枪架”,另一个人在后负责点火不就成了。为加快装填速度、以及射击速度;那就让每组射击手们多配两杆枪,再多用两个人装填弹药。!!!……

    闲言少叙、书归正传:待炮声停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