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三章 有枪了(第1/2页)  群穿明末记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接上文:七月二十八号这一天、终于有后单弹膛遂发枪了;只是这火枪有点重、六点二公斤;全长一点四四米﹐枪管长为一点一米﹐四点六毫米口径﹐膛壁厚底为十毫米。看着这个大家伙、柳宏仁说道:“这玩意的子弹口径也太小了吧﹐它可比小鬼子的三八大盖还要小呀!再有就是这分量、这不是枪啊﹐这玩意是手炮呀!”;王胜俊介绍道:“你放心、这子弹可比小鬼子的强多了;是纸壳定装单、这弹头上也有膛线、术语叫做y险;只不过、我们现在所拉制的y险要比我们原先那个地方深得多;猛一看这弹头还以为是电钻钻头呢!为确保子弹的速度与大杀伤xg﹐子弹全长约五点六厘米﹐弹壳长三点六厘米;喏、这就是子弹”;说着、王胜俊拿出了一粒子弹。柳宏仁接过来一看、还真像钻头;接着、王胜俊继续介绍道:“嘿嘿、可别小看了这种子弹;它的初速可是七百一十米呀!就是到了这个距离准头差点;最后测试结果为、有效距离四百六十米;而且在这个距离内、可击穿一厘米厚的木板。而这种子弹、是靠撞针击发打火石引爆;撞针在击发火石的同时、刺破纸壳弹尾部生火;这准心照门、瞄准用的表尺﹐全都有了。至于这枪为什么这么重﹐那是因为他是铸铁造的枪管;本来枪管厚度为五毫米、为保险起见又给他加了一个五毫米的枪管。而且、这枪的枪管和膛线﹐均是利用水力冲压机制成的﹐没有动用任何现代化电机设备;也就是、在这十七世纪﹐可以大规模生产”。

    “老套筒呀”柳宏仁脱口而出道;而王胜俊却说道:“这十七世纪、能用上老套筒就已经跨越三个世纪了;何况他的设计在目前的情况下、是其他国家无法仿制的;就连这枪上的一个螺丝、也未见得他们造的出来。就更别题、弹仓上的弹簧仓盖了;这拉枪栓的同时、弹仓盖也同时被打开;只是填装子弹后、手动闭合弹仓盖。这年头可没后膛枪、谁要把子弹挪到后面那就意味着炸膛或熏瞎眼睛。这枪还有一个领先三百多年的优点、配有刺刀;刺刀全长五十七厘米﹐单刃开口双侧血槽。也就是这加刺刀的法子、他们可能学会;但这年头可多是手动造枪﹐可没流水线啦!再有就是这枪的寿命、这火绳枪能用上几百次就算不错了;而咱们的枪使用火棉弹、最少就能用上一千来次才能将膛线磨平。如果使用黑火药、那用上六七千次是不成问题的。因为、火棉的威力是黑火药的两只三倍。当然、用黑火药的数据只是笔上计算而已;要真用起来、还是时间出真知吧”。

    柳宏仁接着说道:“这种枪、一天能造多少出来?”;王胜俊道:“人手不够、抢工抢料、到目前为止十支而已;若是给我足够的人手﹐足够的水利机械;我敢保证、ri产量五十枝”。“哎”柳宏仁叹口气道:“又是人手问题呀!这缺人的不止你一家﹐我那儿也缺人呀!不仅如此、这建造房屋的、捕鱼狩猎的、冶炼的、尤其是制造机械的﹐他那里的人手可是缺的厉害呀!再加上你的武器组、哪一行都缺人呀!我现在都想直接去抓人来干活罗”!!!

    八月一ri这天、柳东岳等人穿越来此已有两个月了;在两个月后的今天、第一次总结大会﹐即第二次全体大会开始了。既然是总结大会、那就由码头说起﹐由建造码头的负责人“蒋中国”第一个先发言。这蒋中国现年六十岁﹐穿越前是建设兵团的;现在负责、海湾码头的修建工作。他说道:“码头工作已接近收尾;下一步、是造船坞;就是不知道、这工程款谁来结算呀?我还有一个小问题、能多给点人吗?能把那六百人调给我吗?”;柳宏仁也说道:“我那儿倒是已成了一个自负盈亏的企业、可我也需要大量人手啊;是不是考虑调些人给我呀?”。而这时、王胜俊也说道:“还是多调些人给我吧?我哪儿可不能缺人手呀!”。结果、所有负责的部门都要起人来;这达尔文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在后世可是有十万多人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