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74章 丰厚诱惑(第2/3页)  帝国苍穹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车辆也在林地隐匿不出。

    似乎是为了干扰苏军部署。德军在勃兰登堡州多地对苏军展开军事行动,尤其夜间突击打得有声有色,甚至在9月20日夜从西逼近到距离柏林市区仅有四十公里处,而德军的袭扰愈发坚定了苏军在卢肯瓦尔德地区打一场大仗的决心。为了阻断德军部队的撤退道路,苏军于9月21日在卢肯瓦尔德以西和西南、西北三个方向同时投入空降部队。自1948年盟军在东欧进行大规模空降作战以惨败告终以来。军事家们普遍认识到传统空降部队在面对敌方装甲反击时的脆弱性,而法国伞兵在越南的遭遇也成了“伞兵过时论”的最新佐证。苏联的军事决策者这一次没有挑战历史潮流。而是站在军事技术的最前沿——从天而降的不仅是伞兵,还有既能开坦克又能驾驶飞机的机械精英。数十架新型滑翔机载着t-70轻型坦克降落在距离卢肯瓦尔德市区一百五十至两百四十公里的目标地域,配合伞兵们突袭了位于高速公路和次级公路上的17座桥梁。对于苏军全新的空降突击作战,德军部队显然缺乏准备,他们仅在两处目标地域击退苏军,而随着后方桥梁和重要交通设施的失守,卢肯瓦尔德地区的德队已陷入无路可退的境地。

    9月21日下午3时,苏军指挥官们翘首以盼的拉网之机终于到来,完成合围的苏军部队向卢肯瓦尔德地区的德队发动了全面进攻。此战苏军投入的火炮数量虽然不多,但经由前线总指挥部调集的七百多架强击机大大增强了前线支援火力,而直接参战部队包括9个军所属部队,进攻兵力的配置密度达每公里三千多人,在多数地段都超过德军部队数倍,而且苏军后续部队还在源源不断地汇聚到卢肯瓦尔德地区,胜利的天平已完全向苏军一方倾斜。

    德军在卢肯瓦尔德的战线虽没有像决堤般崩溃,但随着苏军近卫第4和第8坦克军的装甲部队抵达空降部队占领的各交通要冲,被围的德只剩下投降或灭亡这两条道路。在苏联人看来,德军参谋本部理应充斥着失败情绪,或是着急上火地谋划着一场完全没有把握的解围战,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在汉诺威的德军联合参谋部里,德意志的军事精英们正为赢得一场时间赛而竭尽全力,他们专注并谨慎地调动着战争棋盘上的每一支军队,包括在卢肯瓦尔德地区牵制苏军主力的第4集团军。这个集团军虽然有着正规部队的番号,下辖的七万多名官兵除有四个陆军正规团外,其余人员主要由一级和二级预备兵组成,他们之中不乏参加过二战的老兵,但真正理想的兵员都已在前期的扩军行动中受到征兆,留在预备名单上的要么是留有战争创伤的,要么是心理和精神不够坚定,再或者就是智力方面存在欠缺的。以德国目前的状况,一次性损失七万部队将会是一场物质精神的双重灾难,但绝对不是末日。从优胜劣汰、精简部队的角度来看,失去这些预备兵非但不会大幅削弱德队的实力,反而利于今后机动作战的展开。

    在苏军一浪高过一浪的攻势下,卢肯瓦尔德地区的德队经过最初几个小时的坚守已变得非常虚弱,但没有人愿意进入恶名昭彰的苏联战俘营。凭借预设阵地的层次设计,德军士兵们在防御被苏军突破后仍能够有序后撤到下一道防线,或是退入到苏军难以展开全面追击的林地,这使得占尽优势的苏联军队没能在入夜前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天黑之后,德军电台的异常活跃使得苏军指挥部担心对手会趁夜发起绝地反扑,故而令各进攻部队暂缓攻势、稳固战线。苏军官兵们在白天夺取的阵地上严守以待,可被围的德军部队却没有利用夜幕掩护进行大规模的突围行动,他们像是温顺的小动物,只有在逼急了的情况下才会咬人,一旦不受压迫,便老老实实地呆在原地——苏联人识破了这种假象,他们枕戈待旦地等待着真正战斗的到来。午夜之后,受困德军开始向西突围,外围德军亦投入兵力进行接应。以夜战实绩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