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61章 元首的面包(第1/3页)  帝国苍穹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世纪中叶,法国人一心二用地兼顾本土与殖民地的安危,而他们的邻居和宿敌,德国,在这一时期只需要全神贯注于东方的强大对手。经过百余天的修整,一条北起斯德丁湾、南至博登湖畔的漫长防线初成规模,它充分借助了河流和山脉之天险,并在重点地域构筑了坚固的堡垒工事。以主持修建者之名,这条防线被冠以“魏克斯长墙”之名,但任何防线的真正核心都是“人”,仅用区区数万军人辅以预备人员和民兵守卫这条防线,根本不可能抵挡住如狼似虎的苏联军队,尤其是在苏军仍驻军于奥地利和捷克的情况下,德国的东部国境实际上处于苏联武装力量的半包围之下,昔日第三帝国的百万雄兵尚不能抵挡苏军钢铁洪流的侵袭,何况军力虚弱的民主德国?

    国家的形势不容乐观,被近六成国民视为英雄拯救者的林恩却不像某些悲观派那样整日忧心忡忡,利用手中的军事和外交权力,他用一系列特点鲜明、敢于打破常规的行动为暮气沉沉的德意志带来了新鲜的空气。在民主德国成立的最初四个月,他想方设法让人们看到一个积极友善、蓬勃向上的德国,修缮交通、重建工业、推动跨国煤钢联营以及举办国际工业博览会等等,使得德国政府的公信力逐步恢复,使德国政府发行的建设债券达到了语气效果。随着国内外资金的融聚,德国政府推出了雄心勃勃的十年计划,并且颁布了多项减免税赋、鼓励投资的优惠措施,为德国经济的全面复苏铺垫了坚实的基础。虽然1950年第一季度德国的经济产量、财政收入等数据皆与法国相去甚远,但是不少经济评论家都断言,这个严谨勤奋的民族用不了太久就会反超紧邻,甚至有可能攀升到一个出乎世人意料的高度。.

    对于德国经济复兴的乐观前景,林恩始终持坚信不疑的态度,而在这一切渐渐步入正轨之后。他重新将精力放在时代的“背光面”——两大阵营停战之后,民主德国、自由帝国、苏联、盟国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既是普通民众难以读懂的,许多方面更是潜藏在公众视线之外,可以说是少数掌权者运筹、较量的高级游戏。进入1950年以来,苏联的裁军行动稳步进行,大量服役时间较短、年龄偏大或偏小的士兵卸甲归田,投身轰轰烈烈的大建设当中,为苏维埃联盟的新五年计划贡献力量。但总兵力仍达三百万之巨的苏联陆军依然是这个星球上最具攻击力的军事力量;美国同样宣布并执行了裁军计划,军队规模削减了一多半,陆军兵力将至90万左右,其中近70万的精锐力量部署在法国的东部防线上。恐怖的核威慑力量也同样以西欧为战略屏障;受国内经济形势和民众心态的影响,英国、法国的裁军行动背负着沉重的无奈,日不落帝国仅保留一支十多万人的小型陆军,并将相当数量的舰艇和飞机列入封存清单,而法兰西第四共和国的军事力量从1949年的战后巅峰迅速滑落下来,除在本土东部防线保留四十万军队之外,基本上只剩下维系殖民地统治的海外部队,包括最近一段时间在印支半岛艰苦作战的亚洲派遣兵团。纵向比较,唯一没有裁军计划的便是盘踞北欧的北斯堪的纳维亚自由帝国了。作为第三帝国的变异式延续。它的存在只得到了极少数国家的承认,所谓的国家形式不过是在军事组织的骨骼上披挂了工业经济等与军备休戚相关的部分,离开了以政治军事为目的资金和物资支持,这个掩盖着神秘面纱的北方国度几乎无法生存下去。于是,林恩领导下的民主德国从一开始就与北欧帝国建立起了秘密联系,而且这种联系随着欧洲形势的缓和变得愈发频繁、密切。在外部势力各怀心思、相互制衡的默许下,两个德意志政体之间每月都有近十万人的往来:效忠帝国的军人在宣誓保守秘密之后获准回国探视。民主德国的官员和治安人员负责保护这些人在本土活动的安全性和隐蔽性,并确保他们在探视期结束后及时回归自己的角色;德国本土暂时性的冗余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