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93章 帝国的反击(第2/3页)  帝国苍穹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阻挠了瑞典军队自行破坏铁路和矿产设施的企图;向西,帝国的精锐作战分队令登陆西沃格岛和奥斯特法岛的盟军部队处处挨打、苦不堪言。即便是盟军所向披靡的战略轰炸,也仍因为帝国方面投入碟形飞行器、喷气式截击机、空空和地空制导武器的强效阻击以及巧妙的地面伪装诱导措施而难以取得以往的效果,看似一边倒的北欧战局正进入到非常微妙的阶段。

    为了从战略上扭转盟国投入重兵猛攻北欧的局面,自由帝国祭出杀手锏,二战之后受到苏联拘押囚禁的陆军元帅冯.克莱斯特宣布担任“北斯堪的纳维亚自由帝国”国防部长,并接连以国防部长和个人名义发出通电,号召全世界受占领和压迫的人起来反抗以美英为首的军事盟国,号召追求自由、捍卫信仰的人加入保卫自由帝国的行列。尽管这些通电字面上并没有明确指向德民,但作为才华横溢的装甲指挥官、刚正不阿的职业军人,冯.克莱斯特在德民心目中拥有很高的地位,他的复出本身就是一种强烈的暗示。这样一来,德国国内的舆论形势有如狂风来袭,人们私下的各种论调足以让军政高层乃至盟国首脑们感到不安。很快的,德国防卫军司令部在军队内部进行了一系列人事调动,但凡当年追随冯.克莱斯特超过一定时期或有不当言论的将领和参谋官都被调回柏林,名义上负责防卫军预备部队的整训工作,实际上是与外界隔绝并严加看管。结果越是如此,各种流言蜚语在基层部队越有立足之地,一些有关某某部队即将发生哗变、某某军官带着士兵擅离职守辗转逃往北欧的谣传也在悄然散播,这迫使德国防卫军司令部组织了专门的调查队伍,并且频频在军队内部发布辟谣公告。

    狂风吹来乌云,雷电召唤暴雨。沉寂多日的林恩可不把注意力放在应付特别调查委员会的调查上,而帝国高层的决策又与他的设想不谋而合,于是在冯.克莱斯特通电后不久,一群不知死活的暴民登上德国北部的希登塞岛,占领渔村、控制渔船、架设电台,对外宣布该岛已经脱离德国政府管辖加入自由帝国,任何针对该岛的军事行动都将视为对自由帝国的战争。在德国政府采取封锁手段之前,这一消息便通过媒体接力传遍德国各地,靠近奥地利边境的巴伐利亚村镇基姆紧随其后也宣布脱离德国政府加入自由帝国。尽管从罗森海姆赶去的数十名军警当晚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平息了基姆叛乱,但在希登塞岛,事态的发展却让总统和防卫军将领们焦头烂额。由于暴乱者沿岸构筑了防御工事并投入迫击炮,乘坐普通船只的陆军人员未能登岛便被驱退,而等到海军从罗斯托克调来一艘扫雷舰,舰上官兵在抵达希登塞岛居然就地反戈,令人咋舌的局面一直持续到美英派出军舰干预,而当数以百计的陆战队员气势汹汹地登上这个毗邻吕根岛的波罗的海小岛屿时,宣称的暴民已经闹腾了近70个小时,用电台向外界发送了两百多条电码,并且得到了自由帝国的积极回应。在被盟军陆战队员逮捕之前,这些“暴民”引用腓特烈大帝的名言加以修改后发出了最后一则通电:即使遇到狂风暴雨,随时有送命的危险,我们仍要想得、活得、死得像个日耳曼人的样子——这就是我们,不朽的日耳曼!

    希登塞岛安静了,换来的是德意志的举国沸腾。在勇者的感召与舆论的引导下,大量不明就里的德国民众觉得是总统和军队高层的软弱策略导致德国人现阶段存活在一种没有民族尊严和性的状态,他们强烈要求德国政府将盟军在希登塞岛事件中抓捕的德国人索要回来,即便审判,也必须由德国的法庭公开进行。

    发生在德国的暴乱事件理应由德国政府自行处理,在内阁和国会遭到解散的情况下,总统霍夫-赫尔斯滕派出私人特使与盟国方面进行交涉,试图让盟军将扣押的无辜岛民和暴乱者一并移交德国处理,然而盟国方面执意要以联合法庭的形式进行审判处理,交涉无望,霍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