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21 章(第1/4页)  婉约词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间习俗,情韵全出。

    【集评】

    《谭评词辨》卷一:易安居士独此篇有唐调。选家炉冶,遂标此奇。

    赵 佶

    燕山亭

    北行见杏花裁剪冰绡①,轻叠数重,淡着胭脂匀注。新样靓妆,艳溢香融,羞杀蕊珠宫女②。易得凋零,更多少无情风雨!愁苦,问院落凄凉,几番春暮? 凭寄③离恨重重,这双燕,何曾会人言语!天遥地远,万水千山,知他故宫何处。怎不思量,除梦里有时曾去。

    无据④,和⑤梦也新来不做。

    【作者简介】

    赵佶即宋徽宗。在位25年。靖康二年,金人陷汴京,他与钦宗和宫室多人被掳北去,过了九年的俘虏生活而死去。他的诗、词、画都有名,又通音律。有《宋徽宗词》。

    【注释】

    ①冰绡:洁白的绸。

    ②蕊珠宫女:指仙女。

    ③凭寄:凭谁寄,托谁寄。

    ④无据:不可靠。

    ⑤和:连。

    【评解】

    这首词以杏花的美丽易得凋零,抒发作者的身世之感。帝王与俘虏两种生活的对比,使他唱出了家国沦亡的哀音。上片描绘杏花开放时的娇艳及遭受风雨摧残后的凋零。下片写离恨。抒发内心的故国之思。词中以花喻人,抒写真情实感。

    百折千回,悲凉哀婉。

    【集评】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词为赵佶被俘北行见杏花之作。起首六句,实写杏花。

    前三句,写花片重叠,红白相间。后三句,写花容艳丽,花气浓郁。“羞杀”一句,总束杏花之美。“易得”以下,转变徵之音,怜花怜己,语带双关。花易凋零一层、风雨摧残一层、院落无人一层,愈转愈深,愈深愈痛。换头,因见双燕穿花,又兴孤栖膻幕之感。燕不会人言语一层、望不见故宫一层、梦里思量一层、和梦不做一层,且问且叹,如泣如诉。总是以心中有万分委曲,故有此无可奈何之哀音,忽吞咽,忽绵邈,促节繁音,回肠dàng气。况蕙风云:

    “真”字是词骨,若此词及后主之作,皆以“真”胜者。

    《唐宋词百首详解》:对杏花的描写,形神并茂,是诗画同一的不可多得的佳作。

    张孝祥

    临江仙

    试问梅花何处好,与君藉草①携壶。西园清夜片尘无。一天云破碎,两树玉扶疏②。

    谁③昭华④吹古调⑤,散花便满衣裾。只疑幽梦在清都⑥。星稀河影转,霜重月华孤。

    【作者简介】

    张孝祥字安国,蜀简州(四川简阳)人,后卜居历阳(今安徽和县),遂被认为历阳人。宋高宗时,廷试进士第一。历任中书舍人、直学士院。在建康留守任内,赞助张浚北伐,受到免职处分。着有《于湖居士乐府》,有《双照楼景刊宋元明词》本,凡四卷。他的词具有深厚的爱国主义色彩,与张元干是南宋初期词坛双璧。他追踪苏轼,词风豪放,然亦有婉约之作。

    【注释】

    ①藉草:以草荐地而坐。

    ②玉扶疏:指梅枝舒展。

    ③:用手按捺。

    ④昭华:即玉管。

    ⑤古调:指笛曲《梅花落》。

    ⑥清都:指北宋都城汴梁。

    【评解】

    此词借赏梅抒写爱国情怀。上片写月夜对酒赏梅,是实景。下片写忽听《梅花落》,不禁梦绕清都,是虚景。张孝祥词以雄奇奔放称,风格近苏轼。但此词却清幽含蓄,虽婉约名家亦不能过;而寄意收复中原,情真调高。

    卜算子

    雪月最相宜,梅雪都清绝。去岁江南见雪时,月底①梅花发。 今岁早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