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10 章(第1/4页)  婉约词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龙《草堂诗余隽》:春水写愁,春山骋望,极切极婉。

    王世贞《艺苑言》:“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此淡语之有情者也。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唐宋人诗词中,送别怀人者,或从居者着想,或从行者着想,能言情婉絷,便称佳构。此词则两面兼写。

    前半首言征人驻马回头,愈行愈远,如春水迢迢,却望长亭,已隔万重云树。后半首为送行者设想,倚阑凝睇,心倒肠回,望青山无际,遥想斜日鞭丝,当已出青山之外,如鸳鸯之烟岛分飞,互相回首也。以章法论,“候馆”、“溪桥”言行人所经历;“柔肠”、“粉泪”言思fù之伤怀,情同而境判,前后阕之章法井然。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首,上片写行人忆家,下片写闺人忆外。

    起三句,写郊景如画,于梅残柳细、草薰风暖之时,信马徐行,一何自在。“离愁”

    两句,因见春水之不断,遂忆及离愁之无穷。下片言闺人之怅望。“楼高”一句唤起,“平芜”两句拍合。平芜已远,春山则更远矣,而行人又在春山之外,则人去之远,不能自睹,惟存想象而已。写来极柔极厚。

    采桑子

    群芳过后①西湖好,狼籍残红②,飞絮蒙蒙,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③,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注释】

    ①群芳过后:百花凋谢。西湖:指颍州(今安徽省阜阳市)西湖。

    ②狼籍:散乱的样子。残红:落花。

    ③春空:春去后的空虚寂寞。

    【评解】

    这是词人晚年退居颍州时写的十首《采桑子》中的第四首,抒写了作者寄情湖山的情怀。虽写残春景色,却无伤春之感,而是以疏淡轻快的笔墨描绘了颍州西湖的暮春景色,创造出一种清幽静谧的艺术境界。而词人的安闲自适,也就在这种境界中自然地表现出来。情景jiāo融,真切动人。词中很少修饰,特别是前后两结,纯用白描,却颇耐寻味。

    【集评】

    刘永济《词论》:小令尤以结语取重,必通首蓄意、蓄势,于结句得之,自然有神韵。如永叔《采桑子》前结“垂柳阑干尽日风”,后结“双燕归来细雨中”,神味至永,盖芳歇红残,人去春空,皆喧极归寂之语,而此二句则至寂之境,一路说来,便觉至寂之中,真味无穷,辞意高绝。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首上片言游冶之盛,下片言人去之静。

    通篇于景中见情,文字极疏隽。风光之好,太守之适,并可想象而知也。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西湖在宋时,极游观之盛。此词独写静境,别有意味。

    采桑子

    残霞夕照西湖①好。花坞②苹汀③,十顷波平,野岸无人舟自横。 西湖月上浮云散,轩槛④凉生,莲芰⑤香清,水面风来酒面醒。

    【注释】

    ①西湖:指颍州西湖。

    ②坞:湖岸凹入处。

    ③汀:水中洲。

    ④轩槛:长廊前木栏干。

    ⑤芰:即菱。

    【评解】

    夕阳西下,余晖满湖。词人凭槛观赏湖景,花坞苹汀,一望波平。其时一轮明月生自西南,清风拂槛,清凉中带来莲菱的芳香,也抹去了词人脸上的酒热。夏夕湖上风光,被此词摄其神髓。

    渔家傲

    花底忽闻敲两桨,逡巡①女伴来访。酒盏旋将荷叶当②。莲舟dàng,时时盏里生红浪③。 花气酒香清厮④酿。花腮⑤酒面红相向。醉倚绿yīn眠一饷⑥。惊起望,船头阁⑦在沙滩上。

    【注释】

    ①逡巡:宋元俗语,犹顷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