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一十五章 领袖的鼓舞,倒孙后果(第1/4页)  重生一九零二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火车到了,但却不是宋复华乘坐的那列。

    直到下午两点多,在河内与法国总督秘密商谈过的宋复华才抵达了河口,进入了根据地。

    对于宋复华急于前往革命根据地,陈文强并没有强烈反对。一来是形势不同了,根据地相对稳固,革命军也能保证他的安全;二来则是从宋复华的角度出发,用实际行动来回应外界的批评和质疑。

    从一九零五年到现在,同盟会已经发动了萍浏醴、黄冈、七女湖、安庆四次武装起义,但都以失败告终。梁启超等为代表的保皇党乘机批评革命党的暴力革命,尤其批评革命党领袖们,自己躲在安全的海外,却唆使别人在国内搞送死的暴力革命。

    梁启超在《新民丛报》上撰文批评革命党领袖们:“徒骗人于死,己则安享高楼华屋,不过‘远距离革命家’而已”。梁启超批评革命党领袖的“远距离革命家”作风,批评他们唆使别人送死而为自己谋取名利的作法,一时在海外华人中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掀起了一股批评革命党领袖的风潮。

    其实,梁启超并不是针对复兴会,他的主要目标是同盟会。但这种对暴力革命的批评,不可避免地牵扯到了复兴会,牵扯到了宋复华。

    为了反击对“远距离革命家”的讥讽和批评,也为了挽回此等言论在海外造成的不利影响。宋复华急于赶赴国内,投身到革命第一线的心情自然是可以理解的。

    包装、打造、宣传……这一系列手段所形成的明星效应已经足够了。大革命家、革命领袖的名头随着复兴会的强大,以及起事后的不断胜利。已经是光辉夺目。陈文强不反对的原因,其实也觉得宋复华亲自去领导革命,将使革命军的士气更加高昂,干部们更受鼓舞,宋复华的革命形象也将更加伟岸高大。

    而且,有了无线电台,宋复华即便是在根据地。也能够不断向外发出声音,宣传革命思想和方略。

    领袖到达的消息是绝秘的。只有少数高层领导提前获知。在听取了相当人员的汇报后,会议很快便在屏边县召开,此次会议的召开,意味着在西南建立根据地、经营发展等重大方略的最终确定。而大革命家宋复华亲赴国内指挥革命的消息。也通过电波传向了外界。

    相对于陈文强的沉稳机变,吴禄贞的专于军事,宋复华志向非凡、才华横溢、理论过硬,学识和口才都出类拔萃,确实是最适合在前台充任领袖的人物。而在那个时代,志气逼人、行动力更非凡的宋复华,又有复兴会之助,在革命领域的名望超过北辰也不是什么意外的事情。

    同样是口若悬河,同样是听众掌声如潮、欢声雷动。最后的比较便是实际的结果,以及背后的势力强弱了。这一点,宋复华是稳操胜券的。

    “今天。我们站在这里!站在中国的土地上!这块我们的祖先用鲜血和尊严浇灌的土地上!我们的面前,站着的是一个民族,一个在屈辱中的民族!自从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庚子事变…我们这个民族的骄傲就没有了!那些战胜者们骑在我们的脖子上作威作福,他们随意践踏我们的尊严,一个有几千年悠久历史的民族的尊严!你们告诉我,你们是去做一个自由的斗士。还是一个奴隶?!”

    “生命对每一个人都是极为重要的。但是我要告诉你们。这世界上还有一种东西比生命更重要,那是自由!那就是尊严!只要在中国的上空一日还飘扬着外国的国旗。我们的尊严就不存在!只要那些列强在我们的国土上横行霸道,我们地尊严就不存在!只要我们的国家积弱不堪。我们的尊严就不存在!只要其他国家的人,在聊天的时候说到中国这个字眼的时候会发出一声轻蔑的笑声,我们的尊严就不存在!”

    “而一个只懂得屈辱丧权的政府,是一个没有骨头的政府!当我们地尊严、领土、生存地空间都遭受践踏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