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卖药品的经销网点,都是复兴会拓展扩张的根基。
而从起初的独力、独资经营,陈文强已经转向了合资、入股、收购、并购等多种方式。国内各地具有代表型的工厂企业,自然也是他的目标,包括当时在亚洲首屈一指的汉阳铁厂。
如果能接手汉阳铁厂,则意味着随着陈文强的经济扩张,复兴会的势力也将大举进入湖湘之地,意味着琼州的事务在告一段落后,湖湘可能将成为下一阶段的工作重点。这对于宋教仁等湖湘人士来说,是殷切期待的事情。对于陈文强来说,掌握汉阳铁厂则是自己迈向重工业突飞猛进的一大步。与此相比,在崖州的炼铁厂也只能算是起步阶段的尝试了。
对于陈文强的请求和保证,岑春煊不仅考虑到两人的私谊,还有本身势力的壮大。北洋大臣袁世凯,现在管理汉阳铁厂的工部侍郎盛宣怀,曾经是李鸿章的左膀右臂。后来一个继承了李的军事事业,一个继承了李的经济事业。但袁世凯野心很大,为了扩张个人势力,趁着盛宣怀丁忧,派亲信唐绍仪和梁士诒接管了铁路和电报事业,从盛宣怀手中抢了这两个肥缺,又虎视眈眈地盯着盛宣怀手中剩下的产业。
在这样的形势下,岑春煊当然希望由自己的人来接手汉阳铁厂,而不是被袁大头给抢走。所以,他很快就以汉阳铁厂质量低劣、徒费钱财、长期亏损为由,奏请慈禧太后,请委陈文强为工部侍郎,接办汉阳铁厂。
在朝廷中枢,瞿岑势焰大张,陈文强也是水涨船高,李准便不太敢得罪与岑春煊交好的陈文强。显然,陈文强的态度也似乎在证明他的腰杆硬挺,商团、民团大扩张,武器大采购,这些可都没有向总督呈报请批,完全是自行其事。虽然有万宁暴乱的原因,但这要深究起来。也是一个不小的罪名。但陈文强接下来的话,又使李准看清陈文强这个人的奸滑。
“扩充武装,购买武器,这些事我都写信通报了总督大人。”陈文强淡淡地笑着。别有意味地看着李准,“总督大人已回信,谓事急从权,崖州不失,便是一功。条文呈报尽可后补。”
这里面有交易,绝不是一封信那么简单。李准笑着点头,心中却犯着嘀咕,但陈文强办得滴水不漏,他又能怎样?
和陈文强坐在马车上,边走边说,李准被陈文强带到了训练场,数百人正在分别进行各种操练,教官竟皆是洋鬼子,数量如此多。这让李准大吃一惊,又大是不满。
“陈兄,训练商团、民团为何非用洋人?难道在国内就招揽不到合适的人选?”李准皱着眉头,说着自己的想法,“早就听闻陈兄十分亲近德国,如今一见,传言非虚。”
“德国乃欧洲新进强国,陆军很强,在军事上亦有很多独创之处,况对我国来说。厉害关系不大,比之英法日可谓是甚轻。”陈文强满不在乎地说道:“再者,我欣赏德国人的严谨认真,这恰是国人所缺。”
李准摇头不止。对陈文强的解释不置可否,但看表情却是不赞成的。
“李大人有些多虑了。”陈文强宽慰了一句,说道:“好吧,我听李大人的劝,那请洋兵的事便暂时作罢,这总行了吧?”
李准苦笑一声。无奈地说道:“洋兵是无论如何不能招来的,洋教习呢,算是勉强能够接受。陈兄,你觉得靠这商团、民团能够抵挡乱匪的进攻吗?”
陈文强想了想,说道:“要是暴乱初起,我估计抵挡不住;但现在的话,还在两可之间。”
“哦,这是为何?”李准不解地问道:“初起时人少势弱,现在乱匪虽称不上人强马壮,也是人多势众,怎么陈兄倒说在两可之间?”
陈文强思索着,似乎也不太确定地说道:“最近崖州有那么一两个商人,开始做有关绸缎、古董、细软之物的生意,我问过他们,语焉不详,可隐约听出是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