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66章 北方大战(四)(第2/3页)  回到民国当大帅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实,一味迷信武力,视国民如草芥,看起來是把皇帝废除了,实际上走的还是封建王朝的路数,这样的政府一旦出现强有力的反对者,一旦被打败,等待他们的就只有走向灭亡的结局,,。

    被欺压和剥削的对象如果看不到希望,如果感受不到公平,你就是把爱国主义的帽子吹到天上去,也不会得到国民的真心支持和拥护的,所以北洋系充其量是个封建军阀团体,是一个拿把竹竿轻轻一捅就破的纸老虎,,。

    所以我们要吸取北洋政府的教训,不要搞什么独裁专制,要坚持向西方学习先进的制度,以正在进行的欧战为例,德国是集权制度,英法是民主制度,在战争初期,集权制度可以以其制度的优势爆发出最高的效率,所以德国人在战争中占尽了优势,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德国人的优势就会越來越小,道理很简单,谁会为和自己利益无关的事情持续的无私奉献呢,所以英法必然会取得欧洲的最终胜利,因为虽然他们的制度也很不完美,甚至也存在腐败和效率低下,但是他们建立了一个渠道,可以保证国民和他们之间的互动和沟通,可以让内部的矛盾有一个不流血的平台释放和解决,这样的制度把纠正错误的成本降到了最低,也让国民的集体意志得到最大化的体现,这个时候來谈爱国主义才有意义,,。

    可是民主并不是统治者的恩赐,而应该是一种制度,把公平的希望寄托在当权者的道德水平上的做法无异于是空中楼阁,权力只有受到制约的时候,他才能保证掌握权力的人不会利令智昏,为所欲为,所以奉劝从政者,不要被手中的权力迷惑住自己的双眼,行使权力的时候,要想一想,这玩意是从那里來的,既然我们的国民是中华民国,那么就希望我们永远铭记四个字,国民万岁。”

    这是王振宇的原稿,说实话,文笔沒什么太多的提高,经过陈布雷的润色后,也依然沒什么文采,但是这篇文章所代表的思想观点,以及发布这个思想观点的人的敏感身份,使得这篇文章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了空前的轰动,刊登了这篇《论北洋军阀失败的必然性》的文章的报纸在人们的手中纷纷传阅,特别是各大高校的知识分子,学生更是读的津津有味。

    最让人惊讶的是章太炎,居然公然在参政院和立法院当众宣读了这篇文章,并且在读完后还提笔在《申报》上撰文称赞道:“此文一出,扫尽四方雾霾,为我国之未來发展指明了方向,让读者浑身轻松,心生酣畅淋漓之感,,。”

    不过北洋军阀们可沒觉得自己应该灭亡了,至少段祺瑞沒这个感觉,就在18日这一天,已经得到前方败报的段祺瑞在和日本公使小番酉吉密谈了三个小时之后,毅然决然的签发了一道命令:“任命张作霖为中华民国陆军部部长兼定国军司令官,责其立刻指挥奉军主力入关讨伐叛逆,,。”

    已经从日本人那里拿到好处,而且早已准备妥当的张作霖自然也是毫不客气的就把十六万奉军开进了关内,,。

    20日,正当直军拿下卢沟桥的时候,奉军孙烈臣部抵达北京,这个军事行动毫无疑问的表示北方的战局将在此发生了惊人的变化。

    而这个时候,历经一周的苦战,吴佩孚指挥的十万直军虽然一口气打垮了近十六万皖军,但是兵员的损失,弹药的损耗很难立刻恢复却是不争的事实。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个时候张作霖就是那只大黄雀了。

    22日,直奉战争爆发。

    也就是在中华民国六年七月二十二日这一天,奉军向世人展现了他们的獠牙。

    这些东北人是一点客气都不懂的,全部都是实在人,上來对着直军就是一顿烂打。

    直军也不愧是北洋精锐,虽然处处被动,却依然咬牙顶在前头,任凭你奉军如何凶猛,他们就是死战不退,整个战斗就在长辛店,卢沟桥等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