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二三〇节 有萝莉(第1/4页)  他从末世来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依据当时王室间馈赠餐具的传统,制作了一套既豪华又具代表性的大礼。这套花了12年时间,以手工塑造和手绘烧制出的瓷器,统称为“丹麦之花”,由于丹麦之花系列对自然植物精确的描绘。

    皇家哥本哈根是1775年丹麦王太后茱莉安玛莉为制作王室用品及赠品而特别设立的御用瓷厂,以传统北欧手工艺融合东方瓷绘风格,独特而典雅的造型设计是丹麦引以为傲的瑰宝。

    就像羊胎素是瑞士的国宝一样,最能表现王室尊荣的当属丹麦之花系列,它属于国宝级的瓷器珍品。皇家哥本哈根的手绘瓷画依绘画、上釉与烧制程序不同分为“釉上彩”、“釉下彩”两种制作方法。“釉上彩”是手绘瓷器难度最高的工艺表现。

    全世界仍保有釉上彩手绘的国际知名瓷已不多见。皇家哥本哈根的镇店之宝丹麦之花是釉上彩最好的代表作。从表面纹路及立体花饰的雕刻、绘图到描字,皆采手工制作,并以24k金镶饰盘边。经过12年的费时制作。

    终于在1802年完成全部1802件作品,它是全欧洲数量最多,也是最重要植物彩绘瓷器组。“釉上彩”技术的复兴,则是几乎与粗陶器皿的发展同步。它的制程,必须再经第二次相对低温的窑烧固着颜色,即所谓的硬焙烧之后。才在釉上着色。

    作品色彩和花样更为瑰丽而丰富。专业画师根据瓷器形状和大小,从手边3000多幅丹麦植物图鉴中选取适合的图鉴;然后开始在上过釉的光滑瓷器表面上作画。“釉上彩”绘画的颜料都为金属混合物,他们经高温的化学变化后而产生色彩。

    例如红色是含铁的颜料所绘制、蓝色含钴、绿色是含铜。每件丹麦之花作品需要至少窑烧5次以上。专业画师根据瓷器形状和大小。从手边3000多幅丹麦植物图鉴中选取适合的图鉴;然後开始在上过釉的光滑瓷器表面上作画。

    先将植物全貌打底稿,再上色,每上过一层色彩,即需经过850度窑烧,以增加色彩之稳定性,至少需要上2层~3层颜色。一些要说的东西:1丹麦皇太后决议三道蓝色水波浪纹,象徵丹麦国家尊荣象徵标志予以皇家哥本哈根。

    其标志上的皇冠。表示与皇室的深厚关系,三条波纹代表丹麦从卡得特加特海峡通往到波罗的海的三条古水道。从此。皇家哥本哈根美丽的瓷器也得以走进民间,成为现代人生活里最好的调味。

    1885年,建筑师aoldkrog接任皇家瓷厂艺术总监一职。他开发出丹麦釉画,在瓷器上使用丹麦自然山水图饰。再运用某种技术,让单色釉画呈现出浓淡不一的中间色调。色调起初是青色,後来则加入棕青和淡青色。

    这看似简单,但是画家在上色时,并无从分辨浓淡色。色调的浓淡,取决於颜料涂层的厚度,再入窑以高温焙烧之後显色的结果。31888年,哥本哈根大斯堪地维也纳博览会上,这种新式“釉下彩”瓷首次呈现於世人眼前。

    并且在次年巴黎世界博览会中赢得殊荣。猷奠定皇家哥本哈根不坠的声誉。4丹麦之花完成之後的60年,以之为名的第二套餐瓷,再现於世。尺寸比较小,只有725件,是作为嫁至英国的丹麦亚历山卓公主ssalexandra陪嫁之用。

    她的王夫即为英国的爱德华七世edbsp;   2007年,因应宝岛顶级市场之需求。首次推出为宝岛市场订制之丹麦之花“花开富贵瓷画”。透过贸易瓷器流通到世界各地,古代皇室不乏精美的收藏。作为特殊的奢侈品,今天,瓷器成为具有价值的“古董”。

    云落喜欢这个居家风格。哈哈。拙见这应该是另一个系列:唐草。十七世纪,欧洲人极度疯狂于明朝和清朝出产的蓝白瓷器,但是丹麦人早已了解如何制造这令人着迷的“白色黄金”。1851年,伦敦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