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十五章 混乱的善后(第1/3页)  傲气凛然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成都暴乱烈火焚城的消息,一夜之间传遍全国。

    不久前刚刚成功逼迫满清朝廷妥协、一举登上内阁总理宝座的袁世凯,第一个发来质询电文,紧接着便是欧美各国驻华大使和各地领事馆纷纷发来急电,询问本国侨民和领事机构是否安全。

    国内的报纸鲜有报道,顶多是刊登一则短新闻略作提及,在全国大乱、各自为政的情况下,所有的眼球都盯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盯着南京那群很可能改变中国命运的同盟会党魁,盯着北京的朝廷和新任总理袁世凯,哪里顾得上远离政治中枢的西南偏远地区?

    耐人寻味的是,同盟会遍及全国各省的报纸对成都暴乱没有任何反应,三天之后突然掀起一阵猛烈的舆论狂潮,旗帜鲜明地支持四川同盟会的革命行动,相继把责任推到蒲殿俊和朱庆澜头上,郑重宣布南京临时政府任命四川同盟会领导人罗纶、尹昌衡为四川省正副都督,任命广安起义失败后逃出四川的熊克武为川军总司令,责令各方同心协力重新组建新的四川省政府。

    同盟会的匆匆任命,ji起了已经宣告并组建“蜀军政府”的重庆方面的极大不满,重庆各大报纸纷纷刊登声明和批评文章,拒不承认罗纶和尹昌衡重组的四川新政府,批评南京临时政府的偏袒和官僚主义作风,表示重庆人民完全有权决定自己的命运。

    自此,同属同盟会领导的四川两大阵营进入对峙状态,相互攻讦,相互抨击。毫不妥协。

    成都城经过三天的全力救灾,大火终于完全被扑灭,十余万无家可归的市民来不及抚平心中的伤痛,便含着泪开始清理残骸,重建家园。否则无法度过这个寒冷的冬天。

    在这场突如其来的暴乱中,三千四百余名无辜市民命丧黄泉,八百多户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伤者高达一万四千余人。

    三千多人的巡防军死的死,逃的逃,消失得无影无踪。一万二千人的新军重新集合后仅剩下七千人。

    川东、川南二十几个县的保路大军首领日子也不好过。混乱中十余名义军领袖离奇地横死,十余万惊恐万状的乌合之众赶紧逃离成都这个是非之地,唯恐走慢一步,就会被当成这场大乱的替罪羊处理;数十名新军军官、警察局长、分局长先后引咎辞职,携妻抱子,黯然归乡。

    只当了几天都督的蒲殿俊,乔装打扮,只身逃离四川。奔向北京;副都督朱庆澜羞愧难当,无颜再见赵尔丰和军中同僚,怀揣尹昌衡暗中派人送去的四百大洋。乘船逃往上海。

    原本发誓追随两位正、副都督的数十名官员隐退大半,该做生意的继续做生意。该离开四川返回原籍的也没有继续停留。身处乱世,谁都有“秋后算账”的惊恐觉悟,何况两个前主子已经被南京临时政府认定为“罪魁祸首”。

    暴乱发生的次日中午,群龙无首的同盟会各部负责人和保路会剩下的一群资本家才匆匆lu面,一个个惊hun不定,躲躲闪闪,先后汇集到没有被烧掉的皇城明远楼,召开紧急会议。

    正带兵巡查各条街道、指挥军民携手救灾的萧益民,被罗纶等人匆匆拉走,一同出席善后会议,商议如何尽快重建政府,恢复秩序。

    浑身污垢、满脸尘烟的萧益民刚坐下,不知哪个厅长殷勤地递来一根湿毛巾,萧益民接过胡乱擦几把脸,还回毛巾说声谢谢,发现眼前年逾四十的厅长还弯腰站在面前等候什么,这才记得自己的嗓子已经喊哑,说出的话人家根本听不清。

    历时三小时的会议中,萧益民神sè平静,认真倾听,对任何追究责任的事情都一概不发表意见。

    说到救灾款的筹集和救灾粮的分配时,萧益民立刻站起来,拍拍手、指指自己的喉咙,艰难地挤出几句话:“诸位,现在最大的困难不是钱的问题,而是柴米油盐的供应,大家应该立刻聚集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