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二章 草根的报仇(第1/3页)  傲气凛然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谢谢拒绝插花的牛粪、天下纵横有我、天紫狮、想不起叫么名、情魂梦系、拜读此书、独孤伊剑的打赏,谢谢思牙耳的更新票鼓励,天子尽力而为,保质保量地把书写好!

    同时感谢所有给本书五星评价、收藏、推荐和点击的朋友,感谢你们的真诚支持,长鞠致礼!】

    傍晚,回到家中的萧溢茗,呆坐在书房里,先是揣摩吉他和做工精美的皮制盒子,接着打开防震型不锈钢壳怀表,细看表盘上的罗马数字,最后从精致的深棕色牛皮枪套里,拔出崭新铮亮的柯尔特手枪,慢慢拆解,爱惜地擦拭每一个零配件,然后按部就班重新组装,一遍又一遍,动作越来越熟练。

    三个月培训期满、分到南城皇城坝分局当巡警的麻刚尚未回来,四姐等女人看到萧溢茗专心致志的样子,知道这个时候不能打扰他,一群孩子也就没了与哥哥亲热交流的机会。

    如今的警察制度,可以说纯属四不像,各级警察机构的直接管辖权并不属于政府,而归属于军队,警察只行使镇压叛乱、户口稽查、治安管理、防火防盗等权力,刑事侦缉和执法权,仍然属于官府衙门,官府衙门另有一套自己的衙役捕快班子。

    如此混乱的体制和方方面面的掣肘,弄得前警察总办周善培恼火不已,他时常抱怨说:除了管管乞丐妓女之外,简直无从发力,要不是采纳了萧溢茗的三条建议,进一步明确警察的权力和职责,使得各级警察署局拥有了三十天之内的羁押权和小额罚款处罚权,说不定还是以前那个乱哄哄的样子。

    这恐怕也是周善培转任劝业道总办的重要原因,如今周大人在劝业道做得风生水起,他主持的位于总局附近繁华地段的大项目,这会儿正在扩宽街道,大兴土木,一个能容纳五百户商家的商品批零市场,很快就会开业,这个连日来引发全省热议、引来万众瞩目的市场有个响亮的名字——劝业场。

    不得不说,周善培是个雷厉风行的改革者,他规范了警察巡逻制度,使得成都社会治安大为好转;他排除所有干扰和非议,把全城乞丐集中起来剃光头,扔进东南西北四座废弃庙宇里开办的手工场,编草鞋、编帽子、编竹席、做木工,让许多好吃懒做、怕苦怕累的乞丐用双手自己养活自己,使得全城街道面貌为之一新;他大力宣传卫生知识,亲自上街打扫卫生,使得全城卫生环境大为好转;加上周善培执法严明,不畏强暴,扶持教育,传播新学,深受民众的好评和拥护。

    另一方面,周善培的某些做法颇为极端,比如他下令把成都所有的妓女集中到一条巷子里营业,违禁者游街示众,并课以重税重罚,还在获得官府执照的高尚妓院大门上挂“监视户”牌子等等,这些做法引起各阶层的极大非议,就连一向鄙视妓女的市民也觉得这么做过分了,可他就执意这么干。

    为此,焦头烂额的“百翠楼”熊老板找到萧溢茗,请他在器重他的恩师面前帮忙说情,萧溢茗也真的去和周善培商榷过这件事,可最后还是无法改变。

    萧溢茗对待这位性格执拗的老师,非常尊敬,并乐于接近。撇开周善培对萧溢茗的器重和培养,撇开两人之间亲密的师生感情,撇开周善培受制于时代的局限性,萧溢茗可以非常客观地说:

    周老师确实是一位开明正直的改革家,是中国警察制度的先驱者和奠基者,从他四年前编写中国第一部《警察章程》、从他为中国警察教育的巨大贡献来看,他就值得萧溢茗尊敬和拥戴。

    如今周善培转行了,他所竭力营造的良好发展态势,也戛然而止,继任的周肇祥、贺纶夔、王棪等人,都是学究型的旧式文人,稳重有余,开拓不足,明哲保身之下,估计不会有什么大作为。

    萧溢茗阅历越多,心情越发沉重,完全看不到这个积重难返的国家前途有何光明之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