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36 章(第2/4页)  中国兄弟连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排长”握着手问:“你现在还是代理排长吗?”

    “不是,我是战士。”

    “伟大的战士!”西蒙诺夫感慨地说:“我理解了。在军部我问军长,为什么指挥员牺牲了,连队的建制被敌人冲散了还能继续作战,还能准确无误地执行战斗任务。我理解了。”他和与会的同志一一握手,拥抱了代理排长的那个高个战士。

    西蒙诺夫采访结束了,他乘坐吉普车路过3师与敌人浴血奋战的战场时,下车走上山坡,默立在硝烟散去的战场上。

    满山秋色,满山被子弹shè穿的枫树,残缺不全地立在山坡上。有一只被子弹shè杀的飞鸟还挂在树枝上。西蒙诺夫望着那只挂在残枝上的鸟,他想到当时战斗的激烈,子弹的密集,战士们在这密集的子弹缝中与敌人拼杀。在他眼前出现了采访会上每一个战士的面孔,他默默地想着当时战斗的情景。他站了很久。在下山时,从残枝上采了几片红叶,递给俄罗斯姑娘说:“它是鲜血染红的,我要把它融入我的作品里。”

    一年后,西蒙诺夫写出《战斗着的中国》。

    84

    西蒙诺夫走后,野政和兵团的记者专访了师长丁瑞山,问他:“敌人4个师分割包围了你一个师,你处于绝对的劣势。像这样的战斗过去你有过吗?”

    丁瑞山笑笑:“有过。”

    “那是什么时候?”

    “那是14年前的事了。”

    “请您给我们讲讲。”丁瑞山讲了一段他的经历——

    那是1936年,也是个秋天,在大别山。敌人四次“围剿”后,主力部队转移,把丁瑞山的团留下改为游击团。所谓的游击团也就有300多人,丁瑞山就是300多人的团长。从全局到局部都处在敌强我弱的形势,省委没有来得及疏散,被敌人混成旅和民团包围了。丁瑞山无法和敌人硬碰硬地解救省委。他果断地决定,把敌人吸引过来以解省委之难。

    一顶蓝色小轿抬上顾家寨吊桥,士兵抬箱挑担尾随在轿后。这是混成旅长顾本九的老爹顾老九,四次“围剿”后他从县城回到顾家寨。丁瑞山带领红军战士冲上吊桥,敌士兵乱作一团,蓝色小轿横在桥头。丁瑞山马过手到撕下轿帘,他拨过马头看顾老九瘫在轿内,对警卫员小李子喊道:“把他拉出来!”小李子把瘫在轿内的顾老九从轿子里拉出来。丁瑞山指着顾老九说:“告诉你儿子,我丁瑞山在桃岭等着他!”

    小李子举qiāng要向顾老九shè击,丁瑞山制止:“别打。”

    “送他回老家得啦。”

    “你白长个脑袋,走。”丁瑞山带着部队冲进顾家寨。

    混成旅和民团果然尾随丁瑞山到了桃岭,解了省委之围。游击团被混成旅和民团围困在桃岭。1营长刘大庆向团长报告:“桃岭三面是敌人,一面是悬崖峭壁下不去人。我看组织火力从敌人正面突破。”

    “现在敌人搞不清我们的位置,他在缩小包围圈。那样我们不但突不出去,还会暴露目标。加强警戒,没有我的命令任何人不准下山!”

    卫生队的护理员桂香在草窝棚前擦着眼泪,省委派到游击团的特派员张克之问:“桂香,哭什么?”

    “yào一点也没啦,伤员的伤口都化脓了。”

    张克之叹了口气:“那也不要哭嘛,影响不好。”

    “特派员!”张克之看锄jiān科长和2营营长王少明走来,锄jiān科长看了桂香一眼,把张克之拉到一边说:“我们被敌人包围得风雨不透。”他看张克之惊恐的脸上渐渐被满面愁容代替,他加重语气说:“您可早作决断,很危机呀。”

    张克之气愤地说:“这就是闯顾家寨的后果。王营长,能赶快突围吗?”

    王少明顾虑重重,既不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