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130 章(第1/5页)  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史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是印度政府为推行扩张政策挑起的事

    实。在生活上,根据印军民族、生活习惯,按照军官、士兵及不同民族分别

    编队、起伙,给伤俘病俘治病疗伤,允许他们进行正当的宗教活动和娱乐活

    动,给他们与家人通信的自由。中国军队出色的宽待俘虏工作,在印俘中产

    生良好的影响。不论是战场上就地释放的战俘,还是由俘虏收容所释放的战

    俘,都一致赞扬中国军队是“最勇敢、最人道、最伟大的军队”,同中国军

    队相处,“第一次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他们表示“一定要把中国人

    民的友谊带回印度去,传给下一代,让中印两国人民世世代代友好相处”。

    四.加强后勤基地建设,以运输工作为中心,实施可靠的后勤保障

    中印边境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给反击作战后勤保障工作带来巨大困

    难。中印边境地区地广人稀、物资匮乏,作战物资基本不能就地筹措,要靠

    远离战区的战略或战役后方运送,运输线最远达2000 余公里;通往战区的地

    形复杂,道路少、路况差,而运输手段又比较落后,主要靠汽车运输,运输

    任务十分艰苦、繁重;高原缺氧,运输效率极低;物资下公路后,主要靠人

    背牲畜驮,前运后送十分困难。高原地区的这些特点和问题,使作战部队对

    后勤保障具有较强的依赖xìng,而物资供应、后勤保障问题,又直接影响到指

    挥员的决心与部署,关系到作战的进程和结局。由于战前预有准备,战中精

    心组织,在各级后勤人员的艰苦努力和战区人民群众积极支援下,出色地完

    成了后勤保障任务,使自卫反击作战得以胜利进行。战后,一些资产阶级军

    事评论家也叹服地说:“在这样一个地区,供应这样一支军队,的确是件了

    不起的事情。”

    战前,中央军委及西藏、新疆军区充分认识到西部高原边境地区的特点

    对作战行动、特别是对后勤保障的影响,围绕解决战时物资供应问题搞好后

    勤战备工作。

    首先,注重加强高原边境地区后勤基地建设,搞好作战物资储备。从50

    年代末期开始,中央军委及西藏、新疆军区就根据该地区的战略地位以及可

    能的作战方向,进行战场后勤建设。本着轻重缓急的原则,陆续修建了兵站、

    医院、修理场(所)和各种物资储备仓库。储备了一定数量的给养、弹yào、

    yào材、油料、器材以及其它军需物资。在主要方向和边防一线地区,还储备

    了一定数量的主副食、柴草、马料、酥油、帐篷等物资。根据中印边境斗争

    形势的发展变化,预测可能的作战规模,先后建立了多级物资储备点,加大

    战备物资储备。在反击作战中,共前运各种物资6. 57 万吨,其中靠两个战

    区战前储备就解决了3. 57 万吨,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后方运输的负担,缓

    解了运输任务紧张和运力不足的矛盾。

    其次,高度重视改善通往高原边境地区的jiāo通道路。从50 年代初开始陆

    续建成的川藏、青藏、新藏几条主要jiāo通干线,发挥了重要作用,保证了参

    战部队和大量作战物资从战略后方运往战区。为了不断改善边境地区的jiāo通

    运输条件,在战前,西藏、新疆军区就重视把改善战区jiāo通同西部边疆经济

    建设结合起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