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103 章(第2/5页)  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史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山头,一战震撼印军

    红山头在天文点防区内,位于奇普恰普河谷西侧达普桑盆地东端,为一

    座独立山包,周长1 公里多,海拔5270 米,比高约200 米,距传统习惯线8

    公里。小山包北与东北为悬崖,不易攀登,西南两方坡度较缓,有三层台地,

    山脚下西南方向地势开阔,被印军辟为空投场。1962 年5 月入侵印军占领该

    高地,设立侵略据点,中国边防部队编其为“天印6 号”。守军为第一一四

    旅查谟克什米尔国民军第十四营第三连,连部率两个排兵力60 余人,凭借

    该山包的两层自然台地和山顶制高点构成多层火力网,主要兵力兵器集中于

    第二层台地上,有以沙袋和片石砌成的半地下室5 个、地堡16 个。工事特点

    是低下隐蔽,火力jiāo叉,住房与工事相结合;地堡之间有堑壕jiāo通壕相连接;

    经半年多经营构成了环形防御,但侧后(西北方向)工事较少,为其设防弱

    点。该据点为天文点地区入侵印军的空投补给基地,指挥中心,由战斗力最

    强的连队防守,兵力多,火器强,工事坚固,四周有数个据点拱卫。

    康前指遵照军委、军区命令,决心集中绝对优势兵力火力,歼灭红山头

    印军;集中较多兵力阻援,歼灭来援印军于运动中;尔后视情况继续拔点扩

    大战果,肃清入侵印军,收复国土。以步兵第四师第十一团第三营配属57

    无坐力pào排(3 门)、82 迫击pào1 个连(6 门)、师工兵营第二连1 个排,

    喷火连1 个排,喷火器10 具,在pào群的支援下歼灭红山头印军(兵力10:1,

    火pào7: 1)。

    以骑兵第三团、步兵第二团第七连,工建第一○九团第一营(欠1 个连)

    配置在红山头以西以北及奇普恰普河谷两侧地区,抗击来自困在兰加尔、斗

    拉特方向增援印军,并相机攻歼印军“天印31 号”和“天印17 号”据点。

    以师pào团120 迫击pào营(欠1 个连)、76.2 野pào1 个连组成pào兵群,由

    pào团副团长郭滨为群长,担负对红山头印军据点火力急袭及拦阻援兵的任

    务。

    以第四师侦察连、工兵营第二连(欠1 个排)为堵击分队, 17 日进至

    “天15 号”哨卡,战斗发起前,大胆穿chā切断“天印9 号”向北增援的通路,

    并进占天南河河岔处,阻止印军逃跑。

    以工建第一○九团第一营1 个连配置在甜水海担任反空降任务;第四师

    工兵营第三连担任工兵预备队,第十一团工兵连配属空防区,担负布雷设置

    障碍,阻止印军进攻,第十团工兵连随本团第三营行动。

    各守卡分队加强防御,牵制印军据点。阻其增援或逃跑,并相机拔点。

    康前指设在天文点5243 高地坑道内,观察所于10 月19 日在天文点12

    号卡后侧小高地开设,并与拔点、打援两指挥所沟通有线电话联络。

    康前指遵照军区命令组成拔点、打援两个指挥所。拔点指挥所由第四师

    副师长王洪杰、第十一团副政委宋良铭、主任王化东组成,配置在“天13

    号”哨卡前侧;打援指挥所由贺景福、刘少稚、艾则佐夫哈斯木、蔚福恭

    组成,配置在“天11 号”卡附近地区。

    第十一团第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