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69 章(第1/5页)  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史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关系印度安全

    的高山高原,英国的基本想法是,以能在掌握中为宜,但无论如何不能落入

    俄人之手。英印政府在推行其边境政策时,主要采取两种措施,一是制造缓

    冲势力或缓冲区,二是寻求印度对外边界的划定。

    应当指出的是,英国不仅把沙俄看成是印度安全的主要威胁,而且有时

    也把日益孱弱的清王朝看作是一个威胁,特别是在清政府采取某些加强边疆

    的措施时更是如此。这是英国制定边境政策的又一个考虑。

    英国依据印度安全战略和边境政策,在建立东方殖民体系的同时,在与

    俄国角逐的过程中,加紧对中国进行侵略,由此产生了英国策动西藏独立、

    觊觎阿克赛钦、pào制非法的麦克马洪线等一系列历史丑剧,严重损害了中国

    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使中国成为受害者。

    三.英帝国主义侵略新疆南部和所谓的阿克赛钦问题

    (一)英国吞并拉达克及由此产生的部分中印西段边界问题

    拉达克,即今西藏阿里地区西面以列城为中心的地区,面积6 万平方公

    里,是连结印度与南疆(指新疆南部,下同)和西藏的jiāo通与贸易枢纽。拉

    达克在公元7 世纪起是吐蕃王朝的一部分, 13 世纪作为西藏的一部分又统

    一于中国的元朝, 17 世纪一度沦为印度莫卧儿帝国的藩属,但随着该帝国

    的衰落,到19 世纪30 年代以前,一直归清朝中央政府管辖。

    1834~1835 年,位于克什米尔地区附属于锡克王国的查谟土邦总督道格

    拉古拉伯辛格,派兵侵占了拉达克。清政府对此没有清醒认识,致使拉达

    克长期被侵占。 1841 年,古拉伯辛格又发动了对西藏阿里的入侵,攻占

    噶大克等地。西藏军民奋起反抗,藏军一直打到列城,但先胜后败。1842 年

    9 月17 日,双方在列城签订停战协议。从互相换文的内容来看,双方规定“彼

    此互不为敌,和睦相处”,各自的疆土“各自自行管理,谁也不侵害谁”①。

    这说明停战协议只是一个互不侵犯的文书,对边界的具体位置并未作出任何

    规定,并且双方代表仅代表各自国家的地方当局,都没有经过各自中央政府

    的批准,因而这一协定并不是一个关于划定边界的条约。

    1846 年,英国打败锡克王国,道格拉古拉伯辛格臣服英国,拉达克也

    随之并入印度。同年3 月英国与古拉伯辛格签定了《阿姆利则条约》,规

    定克什米尔的外jiāo权由英国掌握,古拉伯辛格在没有得到英国允许之前,

    不得随意变更它与西藏的边界,拉达克与西藏的边界由英国组织划界委员会

    划定。这是英国要求与中国清政府划定拉达克与西藏边界的起因。

    1846 年8 月,英印总督哈定通过英国香港总督德庇时向清朝两广总督耆

    英致函,要求划定拉达克与西藏的边界。同时,英印政府将同样内容的信件

    jiāo给西藏噶大克噶本,转呈驻藏大臣琦善。耆英复函称:克什米尔与西藏,

    “既有相沿界址可循,自应各守旧疆,无庸再行勘定”。当时正是鸦片战争

    之后,耆英以为英国除五口之外,又要在西藏设口通商,因而复函又称:“是

    五口之外,断不容增添别口”①。琦善则以早与森巴(藏语,指道格拉)有协

    议为由加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