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41 章(第3/5页)  宋任穷回忆录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 页面 153-----------------------

    对聂帅讲,主席、中央同意我们的意见,可以准备签署协议。同时我说我就

    不回去了,但聂帅还是让我回去,于是我又回到了苏联。整个谈判进展比较

    顺利,前后历时35天,于10月15日双方在莫斯科签订了两国政府协定,简

    称为国防新技术协定。协定规定为援助中国研制原子弹,苏联将向中国提供

    原子弹的教学模型和图纸资料。

    在上述莫斯科谈判中也谈到了工业援助方面的问题,因为第一个工业协

    定对一些项目的建设规模和进度未作具体规定,需要进一步加以明确。当时

    苏方表示没有准备好,而我方也感到有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结果双方同

    意留待以后再谈。根据中国国情,原子能事业初创时期到底建多大规模为好?

    1956年8月,同苏联签订第一个工业协定提出的方案比较大,主要是浓缩铀

    工厂投资比较多,可能给国民经济带来较重的负担。遵照中央的精神,后经

    反复研究,在1957年3月制订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从尽量缩小规模,减少

    投资,而又能保持最低限度的一套完整的工业体系的要求出发,提出了一个

    规模小而门类全的新方案。这个方案投资比原方案减少了40%,比较切合当

    时国民经济的实际,使战略需要与实际可能统一起来。以后实践证明,这是

    完全正确的。1958年8月,苏联政府派代表团来北京,我们就按照新方案同

    他们谈,于9月29日双方签订了第二个工业协定,作为对1956年8月协定

    的补充。这个协定对每个项目的规格规模和进度,以及苏方完成设计和设备

    供应的期限,都作了明确的规定。多数项目要求于1959年和1960年内完成。

    各方援助,“移花接木”

    迅速建立自己的科技队伍

    国防新技术协定签订后,我们进一步展开原子弹研制和工业建设的准备

    工作。1958年1月决定成立九局,这是二机部最重要的一个局,李觉任局长,

    负责核武器研制和基地建设工作。在这之前,还成立了十四局,负责筹备反

    应堆、后处理厂建设,周秩任局长,局长就是将来的厂长;成立了十五局,

    负责筹备浓缩铀厂建设,王介福任局长,局长也是将来的厂长。当时的主要

    工作是选厂址。从1957年上半年开始,选厂工作组跑了西北几个省,选了很

    多地方,最后陆续报经中央批准,浓缩铀厂定在甘肃兰州,反应堆、后处理

    厂定在甘肃酒泉,核武器研制基地定在青海海晏具。浓缩铀厂这个厂址原是

    航空工业部门准备建重型轰zhà机厂的,工程建设的前期工作也已经开始,因

    为非常适合浓缩铀厂的工艺条件,有利于缩短建设周期,我们要,报经聂帅

    同意,他们也就忍痛割爱让给我们了,足见当时大家对建设原子能事业是多

    么的支持。

    工作展开以后,急需大批科技人员、技术工人和管理干部。我们向书记

    处、中央组织部要人。我曾兼过中央组织部的副部长,但是从未进过组织部

    的大门,这次进去了,向安子文部长要人、要技术干部。中央很支持,为此

    专门发了三个通知。第一个通知是1956年4月,主要为原子能研究所和铀矿

    地质队伍抽调干部和工人,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