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25 章(第1/5页)  宋任穷回忆录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苦不堪言。巨鹿县因饥饿而死者5000余人,因霍乱而死者

    3000余人。清河县王世公村曾在一天中死亡400余人。垂杨县段芦头镇一个

    集日因饥饿、疾病倒街而死者30人。当时,冀南区饿死的、病死的共有几十

    万人。许多地方几乎是“家家添新坟,村村有哭声”。

    有些老百姓为了糊口,拆了房屋,拿着木料到冀鲁豫、冀中去换粮食。

    那一带比冀南好些。还有不少人为了求生,不得不背井离乡逃荒外地,有的

    村成了“无人村”。往年收成比太行一带好的冀南平原,变得杂草丛生,满

    目荒凉。

    在冀南这段时间,我才真正体会到“福无双至,祸不单行”这八个字的

    含意。过去多是从字表面上理解这句成语,这次从实践中理解和体会“祸不

    单行”,可就深刻得多了。真所谓“福不双至,祸必重来”。灾害来了,衣

    食无着,身体必然就弱了,生病的也就多了。人生病了,又缺医少yào。天气

    久旱无雨,一旦下雨,又往往出现暴雨,以至泛滥成灾。越是久旱不雨,一

    旦来雨就容易下雹子。“祸不单行”四个字,生动地反映了旧中国老百姓荒

    年的悲惨。

    那时部队吃饭也限量。吃饭时司务长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管了不管

    饱”。我们有的县长饿得竟昏倒在地上。那时的干部和群众是同甘共苦的,

    ----------------------- 页面 93-----------------------

    没有一点特殊化。有一次我到曲周县一个村庄,正遇到一家fù女生孩子。孩

    子已经生下来了,家里什么吃的也没有,大人孩子危在旦夕。见到这种情景,

    我们心中极为难过,送了她3D斤小米,救活了母子俩,她很感激。那个年代,

    军民关系、官兵关系好得很,真正是同生死、共患难,我的二女儿此时出生,

    将她放在邱县南辛店老百姓家中。按照规定,每月留给nǎi妈30斤小米。这

    30斤小米,在当时可解决大问题了,不仅可以养活小孩,也大大接济了房东

    一家三口人。“文化大革命”后,这位房东大妈到北京来看望我们,我们一

    再感谢她收养了我们的女儿,她反过来向我们道谢,说在这灾荒年每月 30

    斤小米也帮助了她们渡过难关。房东家离我们的地下医院很近,我的二女儿

    就拿个碗常到医院,人们见了就给她一勺吃。她就是这样饿着肚子长大的。

    我的三女儿宋适荒放在元城县一位老百姓家里,由于又饿又病接回来没几天

    就死了。那时,不只是寻常百姓家忍饥挨饿,有饿死的、病死的,我们当干

    部的也同样忍饥挨饿,家里人也有被饥荒夺走生命的。

    遇到这么大、这么多的自然灾害,时间又这么长,确是历史上罕见的。

    旱、涝、蝗、雹加上瘟疫,真可谓“五dú”俱全,严重威胁着冀南军民的生

    存。敌人频繁地、残酷地“扫dàng”、“围剿”,使冀南遭受严重损失,抗日

    军民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但这并不可怕,只要军民团结奋战,同仇敌忾,就

    可以和敌人继续斗下去。日寇是不可能把我们赶出冀南平原的。而我们,不

    管如何艰难困苦,最后却要将日寇赶出冀南。但是,如此严重的灾荒确实令

    人可怕。解决不好救灾度荒问题,我们就有可能被灾荒赶走。已经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