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24 章(第2/5页)  宋任穷回忆录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面,敌人基本上搞“以战养战”政策。在文化上灌输亡国思想。从1941年开

    ----------------------- 页面 90-----------------------

    始,敌人又推行“治安强化”运动。所谓“治安强化”,就是过去推行的“治

    安肃正”的发展,也就是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一体化的所谓“总力战”

    的进一步实施。其目的就是妄图隔绝我们各个根据地,打击与消灭我抗日力

    量,进而摧毁抗日根据地,巩固其占领区。

    从1941年春到1942年秋不到两年时间,敌人先后推行五次“治安强化”

    运动。每次都有不同的口号和重点,而中心是“fǎn gòng”和建立所谓“东亚新

    秩序”。规模一次比一次大,手段极其野蛮、dú辣,给我敌后抗日工作造成

    极大困难。冀南军民一方面要和敌人发动的一次又一次大“扫dàng”作战,粉

    碎敌人的“铁壁合围”。一方面又要和敌人推行的“治安强化”运动进行斗

    争,粉碎敌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进攻。

    在敌人疯狂的进攻下,冀南区受到严重损失。首先是根据地被分割、“蚕

    食”,日益缩小。有些根据地变成游击区,有些游击区变成敌占区。根据地

    被分割成大大小小的“格子网”,抗日军民的公开活动受到很大限制。敌人

    的据点碉堡星罗棋布,公路沟墙纵横jiāo错。到1943年,敌人在冀南的据点碉

    堡,除平汉、津浦、德石等铁路干线上的外还有1000个左右,形势严重的一

    些地区,平均每3个村庄就有一个碉堡。据点与据点之间,据点与碉堡之间,

    碉堡与碉堡之间,平均只有几里,甚至更近。抗日军民的活动经常是在敌人

    的眼皮底下,极为困难。当时流行几句顺口溜:“日住碉堡下,夜观pào楼灯;

    行军必过路,天天闹敌情。”敌人为分割冀南根据地以及切断冀南根据地和

    太行根据地的联系,不断修复和新建铁路、公路,并在两侧挖掘封锁沟和构

    筑封锁墙,封锁沟深数丈,封锁墙高也数丈。到1942年,冀南区的公路总长

    约9000余里,沟墙共约3200余里。基干公路上每隔三五里就有一座碉堡,

    重要的公路都挖有封锁沟,有的还修筑了封锁墙。有些县与县之间,还挖了

    县界沟,以切断县与县之间的联系。

    其次是根据地的经济受到严重破坏。敌人的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

    政策对根据地经济的严重破坏不言而喻。1942年春,敌人“扫dàng”广宗、平

    乡地区时,抓走壮丁9000余人。“扫dàng”邢台、永年、沙河地区时,共抓走

    壮丁13000余人、牲口900余头。以耕牛为例,抗战前,平均每40亩地有一

    头耕牛,到1942年,平均每百亩才有一头耕牛。在敌人烧杀抢掠下,许多村

    庄被洗劫一空。

    敌人强行摊派劳役也是十分惊人的,许多家因繁重的劳役而荒芜了自己

    的田园。例如,冀县北冯村共190户,1943年7月份出劳役766人,每户平

    均4人。最严重的巨鹿县大吕寨村共300户人家,同年5月份出劳役竟多达

    15000多个工日,每户平均50余个工日。出劳役的民夫受到非人的待遇。例

    如,敌人强征滏阳河两岸老百姓冬季挖河,怕人们偷懒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