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6 章(第2/4页)  改革及其敌人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来说极不均衡。官僚阶层、有产阶级、知识分子有相当的政治影响力,而工人、农民不仅没有政治影响力,且其状况在每况愈下。实际上,国家的政治过程对他们来说似乎已越来越封闭,除非他们成为社会不稳定因素,否则就没有影响政治的能量。

    中央党校最近在在校培训的干部学员中做了一次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官员在新的一年里最为关注的是政治改革问题。他们认同农民是受益最小的社会群体,相信收入分配不均是中国社会面临的最大的问题。对新领导人来说,这份调查的重要xìng不仅在于它说明了政治改革的重要xìng,更为重要的是官员当中已经有了政治改革的动力基础。应当说,政治改革也是新领导层履行和人民缔结的“契约”的关键。但如何进行?这是新的一年对新领导层的新考验。

    原刊于《联合早报》2004年1月6日

    胡温新政与中国社会主义新潮

    很多观察家已经注意到,胡锦涛、温家宝领导层形成以来,正在促成中国社会各方面的转型。虽然很难用一些概念来表述所有这些变迁,但明确的是,新领导层已经指出了中国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方向。这种方向的确定是改革开放以来所没有过的。可以说,正在出现和形成的是一种社会主义的新潮。

    这种新潮至少已经反映在三个主要的方面。首先是发展方向上,最主要的是提出了“以人为本”的基调思想。“以人为本”本来就是欧洲社会主义思想运动的内核,意在修正资本主义制度所带来的诸多弊端,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践是与“以人为本”思想对立的。在80年代,“以人为本”被视为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主要内容而遭到批判。现在它成了指导中国社会发展的基调,这是政治上的一大进步。

    其次是政策层面。胡温新政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把“以人为本”的重心放在社会的大多数成员上,在用法律手段保护新兴阶级的同时,重新认定占社会的大多数的工人、农民的利益。新领导层提出的“新三民主义”等概念是“以人为本”理念的表现。在具体政策方面,新领导层也开始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追求社会公平方面。近年来建立的社会低保制度是其中的政策之一。从2003年“非典”期间免费为农民提供医疗,到最近的为民工追讨工钱等政策行为,也表达了对社会多数成员利益的重视。

    再次但可能是更为重要的是领导人的行为方面。在任何国家,最高领导层的行为都是非常重要的,在中国更是如此。在法治建设还不很完善的情况下,领导人的表率作用具有相当大的政治影响力,比一些具体的政策更能影响下层官员的行为。胡温新政中形成的亲民风气和高层的个人行为紧密相关。

    对中国社会主义的重新建构

    社会主义新潮可以说是对中国社会主义的重新建构。简单地说,社会主义在中国已经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

    第一个时期就是máo zé dōng所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社会主义在传入中国时并不是主流。在当时流行的自由主义、民主主义、资本主义、民族主义和无政府主义等各种主义中,máo zé dōng等第一代领导层选择了社会主义。但当时的主要目标是为了建立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而不是像社会主义起源的欧洲那样强调社会福利。所以,中国的社会主义和民族主义是结合在一起的。在新中国建立以后,这种社会主义的内容并没有多大改变。不管人们对它的评价如何,计划经济在当时也是被作为一种建立独立主权国家的手段。它的重点并非个人,而是国家力量。加上冷战因素,领导层过分强调公有制,人为地和资本主义区分开来。

    第二时期是邓小平等第二代领导人对社会主义的反思。máo zé dōng极端形式的社会主义造就了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