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209 章(第1/4页)  隋唐五代史:最有分量的中国断代史工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其教,于中国人必无大关系也。

    外来之宗教,固与中国人无甚关系,佛、道二教,看似牢笼全国,实亦不然。凡教,其质皆同,惟其所遭际者有异。因缘时会,通行较广,又为执政权者所崇信,则所奉事者称为正神,其教为大教,而不然者,则见目为yín祀,为邪教矣。狄仁杰充江南巡抚使,奏毁yín祠千七百所,惟留夏禹、吴大伯、季札、伍员四祠。《旧书本传》。然高劢为楚州刺史。城北有伍子胥庙,祈祷者必以牛酒,至破产业。劢叹曰:“子胥贤者,岂宜损百姓乎?”乃告谕所部,自此遂止。百姓赖之。《隋书本传》。然则伍子胥庙,又何尝不可烦民也?烦民与否,岂视其所奉之神哉?于为苏州刺史,吴俗事鬼,疾其yín祀,废生业,神宇皆撤去,惟吴大伯、伍子胥等三数庙存焉。李德裕为浙西观察使,四郡之内,除yín祠一千一十所。皆见《旧书本传》。二事与狄仁杰绝相类。观后继者所除去之多,而知前人之政绩,为实录,为虚饰矣。果俗之所共信,岂易以此等政令摇动邪?不特此也。《旧书德裕传》又言:宝历二年(826),亳州言出圣水,饮之者愈疾。德裕奏曰:“臣访闻此水,本因妖僧诳惑,狡计丐钱。数月已来,江南之人,奔走塞路。每三二十家,都雇一人取水。拟取之时,疾者断食荤血;既饮之后,又二七日蔬飧。危疾之人,俟之愈病。其水斗价三贯。而取者益之他水,缘路转以市人。老疾饮之,多至危笃。咋点两浙、福建百姓渡江者日三五十人。臣于蒜山渡已加捉搦。若不绝其根本,终无益于黎。乞下本道观察使令狐楚,速令填塞,以绝妖源。”从之。而《新书裴度传》曰:汴宋观察使令狐楚言毫州圣水出,饮者疾辄愈。度判曰:妖由人兴,水不自作。命所在禁塞。然则令狐楚之智,与江南雇人取水者无异也。不亦令人齿冷乎?以此等人执政,而定教之邪正,岂足信哉?《新书林蕴传》言:其父披,以临汀多山鬼yín祠,民厌苦之,撰《无鬼论》。然则yín祠民固苦之矣。而不废者?有所利者把持之,民固无如之何也。然此等见尊于一方之神,遭际时会,风行全国,列为明神者众矣。

    第二节 限制宗教政令

    僧、道本非可以伪滥也。“自西晋已上,国有严科,不许中国之人,辄行髡发。”傅奕《请除佛教疏》语。奕意见虽偏,此语则不能为伪造也。其后虽许之,然管辖有定职,北齐以昭玄寺掌佛教,隋曰崇玄署,隶鸿胪。炀帝改郡县佛寺为道场,道观为玄坛,各置监、丞。见《隋书百官志》。唐置诸寺观监,隶鸿胪寺。贞观中,废寺观监。上元二年(675),置漆园监,寻废。开元二十五年(737),置崇玄学。天宝二载(743),改曰崇贤馆。置大学士一人,以宰相为之。领两京玄元宫及道院。初天下僧、尼、道士、女冠,皆隶鸿胪寺。武后廷载元年(694),以僧、尼隶祠部。开元二十四年(736),道士、女冠隶宗正寺。天宝二载(743),以道士隶司封。贞元四年(788),崇玄馆罢大学士。后复置左右街大功德使、东都功德使、修功德使、总僧、尼之籍及工役。元和二年(807),以道士、女冠隶左右街功德使。会昌二年(842),以僧、尼隶主客。见《新书百官志》。宗正寺及崇玄寺注。寺观、僧道有定数。见《新志崇玄署职》。剃度须得允许,《新志崇玄署职》云:“两京度僧、尼、道士、女冠,御史一人莅之。每三岁,州县为籍,一以留县,一以留州,僧、尼一以上祠部。道士、女冠,一以上宗正,一以上司封。”行动亦有拘检。崇玄署职又云:“凡止民家,不过三夜。出逾宿者,立案连署,不过七日。路远者州县给程。”《韩愈传》:贾岛,范阳人。初为浮屠。来东都。时洛阳令禁僧午后不得出,岛为诗自伤。愈怜之,因教其为文。遂去浮屠,举进士。则其管束有时颇严。皆非可以任意为之也。然终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